青老对话传薪火党员精神永赓续
![]() |
![]() |
本报讯(记者 尹倩倩 叶武杰 通讯员 顾瑜洁 文/摄)“生活甜不甜?”“甜!”6月29日下午,随着清脆的快门声在马岙街道团结水库大坝上响起,一张张老党员的笑脸被乡村青年创业者的镜头定格。镜头中,老党员们胸前的党员徽章熠熠生辉,背景是半个世纪前他们参与修建的水库。
“七一”建党节之际,马岙街道党工委发起“定格红色记忆”主题活动,组织青年创业者为党龄满50年的老党员拍摄肖像照。活动当天,老党员们在水库大坝、乡村善治学堂等标志性地点留下珍贵影像。现年81岁的北蝉光二村原党支部书记郑亚娣抚摸着照片感慨,“这里是我们当年挥洒汗水的地方,如今村子焕然一新,能带着年轻人重温这段历史,太有意义了!”
拍摄结束后,老党员与青年创业者围坐新业态空间,展开了一场“奋斗者对话”。郑亚娣回忆起1970年代修建水库的往事,“正月初一,天寒地冻,广播一响,我们放下碗筷就出工。有一次我骑三轮车运物资,险些翻下山沟,但党员就得冲锋在前。”她的故事让“闲时雨”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蒋涵深受触动,“创业初期遇到客源不稳定等困难时,老党员们‘摸爬滚打’的经验就是我们最需要的‘精神补给’。”这位“90后”创业者特意休店一天参与活动,希望将老党员的奋斗精神融入乡村旅拍业务。
据马岙街道党工委委员沈萍介绍,此次参与拍摄的老党员多为村原党支部书记、突击队队长,他们在物资匮乏年代带领村民修建水库、村路,离岗后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老党员的‘披荆斩棘’之法是青年创业者的‘破局密码’。”沈萍表示,活动通过影像记录、故事分享等形式,既致敬老党员的无私奉献,更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