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莫打盹”这些常识要谨记
![]() |
![]() |
![]() |
![]() |
![]() |
![]() |
校园演习 |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文/摄
消防安全
安全关乎每个人、每个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各类安全常识,积极落实相关安全措施,筑起安全防线,消除安全隐患,切不可让安全意识“打了盹”。
市民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时,应根据电路的电压、电流强度和使用性质,正确配线。电源总开关、分开关均应安装适合的保险装置,并定期检查电流运行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照明灯具防火主要是灯泡防火和日光灯防火。灯泡通电后,表面温度相当高。如果散热条件不良,在它们强烈的辐射热作用下,可以导致周围的可燃物燃烧。市民日常使用过程中,严禁用纸灯罩,或用布包灯泡。在可能受到撞击的地方,灯泡应有牢固的金属网罩。不能让灯泡过分靠近衣服、蚊帐、板壁、棉花及其它可燃物,起码要保持30厘米的距离。
电气设备产生火花或电弧,极易引发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的燃烧乃至爆炸。市民日常生活中应经常用外部检查和检查绝缘电阻的方法来观察绝缘层的好坏。防止裸露电线和金属体相接触,以防短路。
当电力线路、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引着附近的可燃物时,一般都应采取断电灭火的方法,即根据火场的不同情况,及时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扑救。要注意千万不能先用水救火,因为电气线路、设备一般来说都是带电的,用水救火可能会使人触电,而且达不到救火的目的,损失会更加惨重。在不能确定电源是否被切断的情况下,可用干粉、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剂扑救。
工业安全
秋季温差大,设备和金属构件容易发生锈蚀、扭曲、破裂,会直接导致泄露和爆炸事故,因此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尤为重要。企业要坚持“专人专管、定时检修、良好运转、保证安全”的方针,加大设备隐患排查力度,发现隐患后及时整改,使设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要预防静电危害。企业要做好设施设备接地线路的监测和监控工作,避免产生静电而引发事故,造成人员受伤、财产损失。企业可以通过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剂,运用感应静电消除器、放射线静电消除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除器来加速静电泄露或中和。也可通过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的产生,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要做好防火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防火责任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停工前后的安全巡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并科学、合理地规划消防安全布局。要加强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教育,使其熟知基本的消防知识,学会使用消防灭火器材,掌握扑救火灾的应急方法。
避免发生中毒事故。企业应改善工艺技术,严防刺激气体跑、冒、滴、漏,做好废气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工作,定期测定空气中刺激性气体浓度。员工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时,应自觉穿好防护服,接触有毒气体时要戴好防护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渔业船舶安全
渔船要建立正规的航行、作业和锚泊值班制度。特别应加强值班瞭望,采用安全航速航行。渔民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收到大风消息要及时就近或返港避风。要远离商船习惯航路和航道,禁止在航道、锚地及商船航行密集区域生产作业,应主动采取早让、宽让商船的安全避让措施,禁止冒险抢大船船头。鱼舱内贮存鱼货时,要合理装载,散装鱼货要用隔板加以分隔,妥善固定好易滑动的其他物体,严禁悬空垂挂鱼货或重物。甲板上不得随意存贮、运载鱼货,渔具不得随意堆放在甲板上。
渔船严禁擅自改装。确实需要改装的,必须按照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申请并获得批准,经船检部门重新进行稳性计算、校核检验合格后方可出海生产。在生产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穿着救生衣,特别要注意在操作起网机、稳车时车闸失控、吊装鱼货时吊杆断裂或放网时人员被带入水中造成人员伤亡。在起放网时要强化安全意识,杜绝违章操作,避免机械损伤事故发生。
渔船要按规定配备救生设备,救生筏要按规定安装固定好,并定期检修,确保在船舶发生沉船时静水压力释放器能够自动释放打开。严格落实编队生产制度,编队船之间、船舶与岸台之间能够保持通信联络,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并迅速开展自救与互救行动。
道路交通安全
机动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货运机动车禁止载客,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
若因交通事故被卡车内时,如车门打不开,可尝试按下车窗找机会逃离;如伤势严重出血量大,可用力按压出血点止血。发生交通事故撞击失火时,司机应立即熄火停车,切断油路、电源,让车内人员有秩序下车。若车辆碰撞变形,车门无法打开,可从前后挡风玻璃或车窗处脱身。万一身上着火,可下车后倒地滚动,边滚边脱衣服。切记不要张嘴深呼吸或高声呼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
发生车辆落水时,应先深呼吸再开车门,若水较浅,未全部淹没车辆,设法从门窗处离开车辆;若水较深,不急于打开车门与车窗玻璃,此时车厢内氧气可供司机和乘客维持几分钟。车内人员将头部伸入水面,迅速用力推开车门或玻璃,再浮出水面。
发生车辆追尾时,当碰撞主要方位不在司机一侧时,司机应双手紧握方向盘,两腿向前蹬直,身体后倾,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在车辆撞击时头撞到挡风玻璃;如碰撞主要方位临近司机或撞击力度过大,司机应迅速躲离方向盘,并将两脚抬起,以免受到挤压。
疫情防疫安全
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需全程佩戴口罩,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在车站、码头等场所要主动配合监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尽量减少滞留时间。乘车期间保持手卫生,尽量少碰触扶手等物体,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结束后,正确洗手,确保手部卫生。
前往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应遵守场所管理规定,进入场所时按要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等。列好购物清单,尽可能减少购物逗留的时间。购物、结账时尽可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优先选择非接触扫码方式付费。
到农贸市场购物时应配合体温检测。购买冷冻食品时,尽量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回家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食品加工前要认真清洗并防止水花飞溅。加工时注意生熟分开,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存储时,最好使用保鲜袋独立封闭包装。
到餐厅就餐时应选择间距较大、通风良好的位置落座,尽量减少多人聚餐。尽可能错峰用餐,避免人员拥挤。用餐前应规范清洁双手。2人以上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或实行分餐制。
去医院就诊时,应提前了解就诊疗程,缩短在医院逗留的时间。全程佩戴口罩,主动配合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进行实名登记等。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
校园安全
学生应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技能,参与学校组织的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技能。上下楼梯、通行楼道要靠右慢行、不推挤,在食堂、礼堂等人多场所讲究秩序,避免踩踏。不攀爬楼梯、走道等区域的护栏设施,不到无护栏的平台玩耍,避免坠落。在开关门窗时,不将手指等身体部位放到缝隙处。不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爱护学校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确保其完好有用。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实验室设备,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检查电源、管线、火源、辅助仪器设备等情况。
住校学生在宿舍不得使用明火、不抽烟、不焚烧杂物,严禁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不私拉乱接电线、网线。离开宿舍时要切断所有电源,严禁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在上下学过程中,学生应遵守交规、注意信号灯指示,过马路不追逐打闹,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未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不在马路中间骑车,不与机动车抢道,路口要四处观望,确认安全后再通过。
信息来源: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