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2版:综合新闻

再“见”缪公燧

  □记者 邵晓宇

  东海云廊生态带建设又迎来一个重要节点的好消息!11月9日晚,东海云廊海山公园飘带桥主梁合拢,11月10日上午,最后一片挑臂吊完。至此,海山公园飘带桥吊装全部完成。在推进东海云廊生态带长岗山至竹山段的建设过程中,有一个“意外”值得被记录,就是在工程建设中再“见”了缪燧的衣冠冢。

  缪燧,是清朝定海县的“父母官”,是舟山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始设县治以来任期最长的县官,在任长达22年。300多年前,生于江苏省江阴县申港镇的缪燧将他乡作故乡,用心用情守护一方水土,勤政爱民,鞠躬尽瘁,因而后人将其“遗骸归葬故里,定海建衣冠冢”。

  想要更进一步了解这位先人,我们不妨走进位于小沙街道庙桥村的缪燧纪念馆,缪燧的一生浓缩于此。漫步其间,探寻其一段段理政为民的足迹,挖掘那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读人,读史,恍如在不同的时空里漫游。或许,那是一段尘封许久的过往,但依然能激起追忆先人的波澜。

  提及“蓉浦学院”,不少人都记忆犹新。谁曾想,“蓉浦”二字便是出自缪燧的号。为政重教是缪燧主政定海的主要特点之一,其上任之初,定海开禁复县不久,百废待兴,甚至“子弟十三四以上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办学,成为缪燧为民履职的首要任务,其深感办学兴教之急,便带头捐俸建学宫,创建了定海县第一所义学,又费尽周折,上门动员宜学对象,请来名师教导,并招收贫寒子弟免费入学,想方设法振兴定海教育事业。

  史料记载,百姓感念缪燧恩德,为其筹建生祠,祠成不入,改为“文昌书院”。缪燧去世后,“蓉浦义学”和“文昌书院”合并,以缪遂的号“蓉浦”命名。漫长的时光流转,书院历经多次更名合并,定海厅立高等小学堂、书院弄小学、私立舟山小学、定海县城关镇第三小学、舟山小学、舟山市定海区第二中学……在1999年,舟山市成人教育中心与舟山师范学校合并,成立了“舟山蓉浦学院”。2010年,舟山广播电视大学和舟山蓉浦学院合并组建舟山广播电视大学(舟山蓉浦学院),又设立新城校区和定海校区(今位于定海环城东路19号)。

  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书院如何易名,“蓉浦”二字早已镌刻上先贤兴学的印记。以史为鉴,而今,定海亦在“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路径上坚定迈步,“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的殊荣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办学兴教之外,筑塘复垦亦是缪燧留给后人的理政方略。当时定海发生的重大灾害大都来自海上,一旦遇到大风潮,海水溢陆地数十里,毁船、毁田、毁屋,溺死人无数。缪燧积极动员迁到外地的舟山百姓重回家园,率众筑塘修闸,御咸蓄淡。其常常穿布衣、草鞋亲临工地劳动,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自带头修建定海境内各地海塘达25000余丈,修复碶门100余所,复垦农田数万亩。

  “筑塘老爷”,这是百姓对缪燧的尊称,朴实无华中流露出由衷地赞美与爱戴。据史料记载,对缪燧政绩的褒奖不仅来自民众,还有各级官府,直至康熙皇帝。其政绩被宣付国史馆立传;他是死后唯一被列入宁波府名宦祠供奉的清代定海知县;他曾以一令兼任过宁波府四邑的父母官,更是唯一被编入《清史稿》“人物传”之“循吏”的定海县官。缪燧留在定海的故事,还包括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减赋税、辟航线、葺城垣、赈饥馑、施良药、查盗寇等,不管是来自民间的口碑,还是来自志书中的记载,都是定海历代所罕见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今,“山峦环秀,松楸垂荫”之处再“见”缪燧的衣冠冢,我们不仅仅追忆先人,更应心怀感恩,传承先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日定海 综合新闻 00002 再“见”缪公燧 2022-11-11 2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