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里的元旦
□马晓炜
当2023年元旦向我们走来时,我心中升起的不仅是憧憬和期待,更有对“元旦”这个流光溢彩日子和逝去岁月的感慨与眷恋。
第一次听说元旦,是我还没上小学。那天跟着父亲去赶集,大老远就看到镇政府拱形的大门上,贴着红彤彤的对联。在我印象中,家家户户只有过大年才贴对联的,眼下离过年还有些时日呢。好奇心驱使,我执拗地拉着父亲往前跑。
跑到近前,发现上面几个苍劲毛笔字比村里任何人家对联上的字都大上好几倍,器宇轩昂立在拱门上,整条街都被衬托得喜气洋洋的。父亲见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给我听:“庆—祝—元—旦”。打那开始,“元旦”这个词便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知道它是阳历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为了营造节日气氛,要贴对联、挂大红灯笼等,以示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
让人记忆最深的元旦,当是我参军入伍的第二年。那年元旦前一天,部队首长明确要求我们电影组将营区氛围搞得喜庆点,说香港马上回归了,好好庆祝庆祝。受领任务后,班长带着我们,给营区主干道插上彩旗,在办公楼、大礼堂等显著位置挂上灯笼和彩带。经过我们一番布置,营区面貌焕然一新,节日氛围渐浓。
接下来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制作横幅。只见班长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直尺,如同书法家一般,屏声静气,肆意挥动着工具,在几张大白纸上镂刻出大小均匀的“欢庆元旦”几个字,看着端庄大气,赏心悦目。班长的这套绝活,常常让我们惊叹不已。字写好了,再用裁纸刀一笔一画切割下来,然后用大头针别到红布上。别字是需要技巧的,针多了,横幅挂起来容易起皱,影响美观;针少了,风吹雨打,容易翘边和脱落。每次进行到这个环节,我们都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马虎。
横幅全部完工后,我们将它连夜固定在营区大门上,只为次日新年,给战友们个惊喜。不曾想,我们劳累了一天,正沉浸在睡梦中时,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原来科长查铺查哨,发现横幅上“庆”字头上的一“点”被风雪打落了,大煞风景不说,还影响我们部门的形象,命令我们必须马上采取措施补救。
放下电话,我们迎着瑟瑟寒风,跑到大门口,将横幅取下,重新进行了加固。当我们忙活完,发现早操的战友们已迈着铿锵的步伐,呼着响彻云天的口号,伴着新年第一缕阳光,行进在彩旗迎风招展的营区。
2018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参加工作,元旦的前夜,恰巧是我在单位值班。当零点钟声敲响,我压抑不住兴奋的心情,轻击键盘。“衷心祝愿全市人民元旦快乐!”跃然出现在办公楼LED户外显示屏上,暖暖万家灯火中,更显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其实,元旦这天,并不具备浓厚的历史色彩和人文气息,它味道不如端午,浓情不如中秋,不像春节一样盛大与隆重,但我们依然怀着激动的心情,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把节日仪式感烘托得庄重喜庆,把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渲染得酣畅淋漓,祝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