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3版:海洋文化

这座千年古刹鲜为人知竟藏有世间罕见的奇石

位于翠萝寺寺院后山的奇石

  □记者 邵晓宇

  深山藏古寺,远水隐高僧。在白泉镇米林村岙底陈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寺——翠萝寺,虽说名气不大,却有着1000余年的厚重历史。曾经它气势恢宏,“千柱落地”“千僧供斋”,如今偏隅一方,只剩下寺院后山的奇石相伴左右,低调述说着那段沧桑历史。

  沿着山路前行,林木森森,幽深处便是翠萝寺。寺院坐北朝南,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与其说这里是寺院,更像一个幽静的四合院。正殿为大雄宝殿,庄重肃然,东西两侧均有配殿。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匾额、楹联,都蕴藏着一种禅意之美,在阳光映衬之下被赋予独特的韵味。我们在安详静谧的时光里游走,探寻着古寺深处的历史印记。

  据史料记载,翠萝寺初建于唐开成年间(836年—840年),原位于金塘岛之翠萝山下,会昌年间(841年—846年)被废。五代时(907年—942年),吴越王钱镠信佛教,下诏重建,一度香火兴旺。延续至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因海禁,寺院被废弃。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由信众发起,将翠萝寺移址白泉岙炭山重建(今白泉镇米林村岙底陈)。

  相传,寺内曾有一镇寺之宝——铜钟,为吴越王钱镠所赐,寺院迁移之时,也被一并带到了这里。“那口铜钟历史悠久,非常有名气。当时除了赏赐铜钟,吴越王还赐了‘奉国’匾额,又被称为‘金钟寺’。”舟山市历史学会理事余恩伟说,寺院搬迁至此后,几番扩建,香火鼎盛,彼时炭山境域的山林、田地多属寺庙之产业,足以可见当时寺院规模之大。

  岁月流逝,当年的古钟早已不复存在,但“翠萝金钟寺”的美名一直流传下来,现在寺内留存的铜钟是2010年信众自发捐造的,敲击之下,梵音阵阵,浑厚绵长,如同倾听着历史的回响……

  在翠萝寺的悠久历史中,还有一物不得不提,就是位于寺院后山的奇石——石笋。据康熙《定海县志》载:“白泉岙炭山,县东北二十五里……岩石森峻,山有石笋,古翠萝寺寺址在此……”

  那么,这石笋究竟是何模样,又有何奇特之处?我们在后山艰难地前行,距离寺院四五十米处,一块呈锐三角形的巨石巍然屹立在眼前,高约六七米,顶端是尖的,通体呈锥形,俨然是一株挺立的巨大石笋,石身依稀可见曾被密密麻麻的藤蔓、枯叶覆盖的痕迹。一旁,另一株石笋在上世纪60年代,因当地村民在开山置田时而倒塌毁废,不禁可惜。令人奇怪的是,石笋兀立的四周并无其它石头,显得孤零零,难怪古人称之为奇石。

  掩映在一片茂林修竹,苍岩碧涧之中的翠萝寺,也因奇石的存在,平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明代陶应征诗云:“廿里行来别有春,天分好景引清吟。一行飞鸟通琳宇,千尺游龙耸翠岑……”晚清名贤朱绪曾纂《昌国典咏》时曾到此一游,留下了意蕴隽永的佳句:“钱王铁塔宋铜钟,龙象销沉浩淼中,石笋插天青不改,薜萝影里话诗翁。”

  佛光禅影,回溯千年,繁华落尽,留给后人的是寂寂的沉思。如今,这座古老的寺院以另一种风貌继续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为众人在俗世彷徨中找寻心灵皈依之所。


今日定海 海洋文化 00003 这座千年古刹鲜为人知竟藏有世间罕见的奇石 2023-01-09 2 2023年0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