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文明垂钓毁了“好风景”
![]() |
本报讯(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随着近日气温升高,定海的不少河道旁,垂钓者的身影又多了起来,随之而来的随意踩踏绿化、占道停车、乱丢垃圾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不仅破坏河道景观和水域生态平衡,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下午3时左右,记者在双桥街道浬溪村的浬溪泵站附近看到,前门畈河的岸边停放着多辆汽车,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村道显得更加狭窄。再往河岸望去,30米左右的河岸边有20余个“垂钓客”相邻而坐,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坐在无护栏和其它防护措施的河堤上,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没事,没事,不危险。”当记者提醒这名垂钓市民靠近水域存在隐患时,他连连摆手,不以为然地说自己经常来这里钓鱼,对周边环境很熟悉。他告诉记者,周末来这里垂钓的市民特别多,尤其是晚上,总能看到不少人在此夜钓,虽然河道旁有明显的严禁钓鱼警示牌,管理人员日常也在巡逻,但往往驱赶了一批,又有新一批垂钓者。
位于鸭东线附近的东方河同样是热门的“垂钓基地”,记者沿着靠近舟山汽车城一段的河道两岸走了一圈,发现有些市民架起多根鱼竿,在护栏上垂钓,一人多竿垂钓的行为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同时架起了3根鱼竿。“我们又不是电鱼,电鱼是违法的,钓鱼没事,没人管。”当记者询问一名垂钓市民是否知道非法钓鱼、过度投饵会造成河道水质污染时,他认为与非法电鱼的行为相比,钓鱼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记者沿着鸭东线继续往前走,在位于南鸭路太湖饭店河,发现来此钓鱼的市民也不少,且基本都带着齐全的装备,而他们所驾驶的机动车却随意停放在路边,影响了道路通行。与此同时,在这些垂钓爱好者所到之处,矿泉水瓶、鱼饵包装等被随意丢弃在地上,有些还漂浮在水面上。“这里没有人来管理,所以经常有人来钓鱼,难免会产生一些垃圾,最多也就是一点矿泉水瓶。”一名正在垂钓的市民说。
□记者感言
钓鱼本是一项健康的休闲活动,但不顾禁令垂钓,便成了侵占公共资源。加之,河道内鱼类资源有利于治理水藻、净化水体和改善水质,如果过度垂钓就会破坏鱼类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要担起责任、主动作为,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持续做好巡查制止、教育处罚等工作,并通过制作宣传板、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文明垂钓宣传。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强化法治意识、爱护公共环境,不要为了私利,破坏水域生态和市容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