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一件事一方守护
——“定小融看这一年”系列报道④
▲上接第1版
“后半辈子就想做好这件事”
每年的5月至9月,若天气适合出航,早上8时准时从本岛出发,带领船员们驾船驶向西北7公里外的灰鳖洋海域,围绕大五峙、小五峙、丫鹊山、馒头山、龙洞山和无毛山等岛屿的周围海域开展巡查工作,守护岛上繁殖的海鸟不受过往渔船的惊扰,直至晚上6时许回家。这是巡护船长陈养忠的固定路线,这条线路,他已经坚持行驶了20余年。
现年62岁的陈养忠是土生土长的定海人,年轻时经常驾驶运输船出海,因为出海期间,经常会经过五峙山列岛,所以对这片区域有着不一样的情感。随着定海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五峙山列岛逐渐成为众多迁移候鸟落脚繁衍的“家”,甚至还引来了“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随之这片区域被划定为舟山五峙山鸟类自然保护区。20余年前,得知政府想要组建一只巡护队伍,一直对中华凤头燕鸥有着好奇心理的陈养忠第一时间报名加入。起初,陈养忠的家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放弃每月一万余元的收入,而去参与巡护工作,直至陈养忠向家人描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巡护工作所带来的意义。
“5月以后,经常能在空中看到一群群飞翔的鸟,遮天蔽日,熙熙攘攘,画面很震撼,特别是中华凤头燕鸥,成鸟给幼鸟喂食……”时至今日,对于第一次亲眼看到“神话之鸟”的场景,陈养忠依旧记忆犹新。那是陈养忠驾驶巡护船的第四年,他如往常一般出海,行驶至保护区时,他眼尖地发现了长相特别的鸟,中等体型,黄色的嘴尖端黑色,冬羽额白,顶冠黑色而具白色顶纹,使枕部成“U”形黑色斑块。“我听专家讲过,这就是中华凤头燕鸥,还不止一只。”自从驾驶巡护船以后,陈养忠恶补了中华凤头燕鸥的知识,中华凤头燕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它们的捕食成功率、食物丰富度、繁殖成功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洋表层鱼类种群的繁殖情况,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指标。
如果说这时候的陈养忠对这份工作还是新奇成分居多的话,随之遇到事情,让他深深的感受到自己从事这份巡护工作的意义。“早年前,总有人偷偷上岛捡鸟蛋。我自己也经常在劝,有些人会不理解,有的时候还会吵起来,想想如果没有我们巡护的话,这后果真不敢想。”自此,陈养忠在巡护的时候,更加专注于守护鸟岛,他说,“我后半辈子就想做好一件事,守护这片美好的土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守护好这些碧海蓝天之间的精灵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让定海人和鸟类和谐共生,为定海高质量发展增添几分生态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