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第2版
(三)聚焦支撑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效有力的项目攻坚
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要,系统抓好项目跟踪服务,以服务提效、项目提速、发展提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加强项目谋划招引。聚焦四大新兴产业、大宗商品加工贸易、传统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靶向清单,集中力量招大引优,力争实际到位市外资金65亿元、外资1亿美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推进招商精准化、专业化,深化“一把手”带队和驻外招商机制,灵活运用组团式招商、市场化招商、以商引商等多元化模式,努力引进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和行业龙头企业。
强化项目服务保障。抓好项目闭环服务,持续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机制,落实重大项目“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专班责任制,提高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效率。加强建设用地供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20亩以上,力争供应产业项目用地600亩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用地750亩以上。推动资金、能耗等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中,强化产业基金精准扶持,“一企一策”保障优质项目落地。
推动项目链式发展。全力发展链条经济,制定重点产业“一链一策”,做好铸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充分发挥本地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支持太平洋海工等企业追加投资、拓展业务,带动劳务中介等配套产业联动发展。大力引育领军型、“链主型”企业,充分发挥中储粮、盐田港集团等落地企业资源优势,嫁接更多关联企业和业务,推动产业协同升级。
(四)聚焦驱动力提升,加快形成百舸争流的市场环境
坚持减负强企、精准服务,系统实施暖企强企四大工程,努力提供更便捷、更贴心、更灵活的企业服务。
深化暖企服务工程。制定出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揽子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制度重塑、服务提质,全面优化政务、投资、监管、法治等环境,凝聚政企同心强大合力。聚焦本地骨干企业和新招引重点项目,精准匹配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暖企专员”,在项目代办、政策快享、部门协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全力护航企业发展。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深入开展“我为企业发展办一事”活动,建立完善问题收集、分办交办、跟踪督查闭环机制,全力提升企业获得感。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科技企业“引才难”等问题,切实增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人才服务保障等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推进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全力打造宁波人才飞地,积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努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生态。
深化上市培育工程。健全完善企业上市专项服务机制,强化“一对一”跟踪联系服务,积极帮助企业打通上市梗阻,力争大洋世家主板上市、华业塑机创业板上市。动态梳理股改上市企业储备库,梯次培育良海粮油等重点后备企业,积极引入券商、投行等专业机构定制募投项目、上市方案,争取2家企业进入上市轨道。
实施扶中育小工程。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产值“双倍增”行动,加大“首升规”政策激励力度,对下规风险企业进行“一企一策”帮扶指导,新增上规企业20家以上。深入推进创新赋能行动,持续推进塑机螺杆、远洋渔业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全力支持科鑫重工、和泓纸业等优质中小企业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科创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
深化低效整治行动。坚持“亩均论英雄”,深入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梯次推进亩均税收低下企业整治提升,积极促成增洲重工、爱迪亚等破产企业重整盘活。谋划实施企业现代化建设三年行动,着力改善企业品质形象,规范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打造一批示范工厂、现代工厂、洁美工厂。
(五)聚焦影响力提升,加快建设神形兼备的精致城市
坚持古今交融、山海辉映,精细化梳理城市肌理,高标准提升城市功能,全方位激发城市活力,着力打造古韵流芳的人文之城、现代宜居的品质之城、风情绽放的魅力之城。
推动城市格局优化完善。全力绘好城市发展蓝图,全面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中心城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更加重视城市风貌与功能品质相结合,精心编制东海云廊生态带、海岛古城文化带、定海湾区滨海带系列规划方案,统筹优化交通、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布局。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刚性管理,节约集约开发城市空间。全面支持新城开发建设。
推动城市板块亮点集聚。深入推进中心城区景区化建设,全力打造精彩纷呈的云廊、古城和湾区,让美丽图景逐步成为现实风景。力争东海云廊“五一”前全线贯通,建成宋韵擂鼓山、红色海山、生态长岗山主题廊道,加快建设1840广场、五山水利展示馆、“智慧鸟岛”实时全景体验科普馆,精心打造“海山时光”隧道等景观节点,努力打造令人神往的最美绿道。精心培育东海云廊商业IP,加快建设配套旅游集散中心及服务驿站,全面导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态,开展义桥云廊强村富民试点建设。全面提速古城“微改造”,建成文房四宝公园,重建记忆中的文笔峰、奎光阁,修复砚池、墨井,承续千年古城文脉。全力打造东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再现消失六十多年的东城门,修复保护古宅建筑11座。努力激活古城业态,精心打造东大街商业区,谋划布局“定海米道”“古城记忆”等业态,让古城更具烟火味。深入实施“星辰大海”计划,加快建设“蓝色海湾”生态湿地及滨海景观,启动实施海滨公园提升工程,谋划改造港务广场,努力打造海岛理想生活风情海岸带。
推动城市功能持续提升。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造城市美好生活宜居地。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完成老旧小区住宅改造45幢,建成交付蔡家墩、邬家塘等安置小区4个,推进机场路、义桥等7个安置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加快建成五山水利工程及配套管网,重点整治小洋岙等易涝区域,推进阻水桥梁及出海浦道改造。持续推进城市道路改造建设,系统提升文化路、东河北路、人民北路等道路26条,同步建设雨污管网16.8公里。启动实施“花海彩林”行动,整治提升东西快速路等主干道沿线景观,建成一批花园门户、花园道路、口袋公园。
(六)聚焦共享力提升,加快绘就幸福和美的共富画卷
坚持共富先行、共建共享,推动“补短板”“锻长板”并行、“高颜值”“高价值”共进,打造更多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绘就“一村一岛”美丽定海新图景。坚持“一村一品”“一岛一特色”,全力塑造富有新时代气息的美丽乡村、美丽海岛。坚持多规合一、因地制宜,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土地高效利用和整体风貌协调,高质量编制新一轮村庄规划。谋划实施“暖岙”文化生态旅游共富工程,挖掘串联定海山“十五古”等文化元素和生态资源,积极打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东海百里文廊。全力建设海岛乡村共富单元,加快创建庙桥、柳行、新螺头等海岛未来乡村,着力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文化、风貌等场景。深入开展强村富民行动,加快海岛特色农渔业发展,鼓励实施“飞地”抱团等项目,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幅达到8%以上。高标准推进“小岛你好”行动,精心编制南部诸岛整体规划设计,全力推进东岠“露营岛”、刺山“荒野岛”等示范岛建设,努力走出一条海岛共富新路。
打造“一老一小”民生服务新样板。坚持均等、普惠、高效,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优质公共服务共享。加快构建“幸福养老”体系,新建城区“幸福食堂”2家,争创6个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持续擦亮定海教育品牌,全力打造现代化美丽校园,加快实施定海二中、定海五中、舟山小学、定海小学等新改扩建工程,推进城西未来社区、白泉贤学幼儿园建设,推动东海中学等学校优化整合。强化教育人才梯队建设,实施名校长“头雁”、骨干名师“强雁”、新教师“雏雁”培养工程,积极培育省特级教师。着力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推进省级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建设,努力构建“15分钟托育服务圈”。扎实办好“家门口的医疗”,持续深化医共体、医联体建设,谋划改造市妇女儿童医院和区中心医院,支持瑞金医院舟山分院发展壮大。
谱写“一山一水”绿色发展新篇章。坚持践行“两山”理念,全心守护绿水青山、蓝天净土。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压紧压实各级“林田长”“河湖长”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省控断面水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纳管率达到70%以上。加快实施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严格落实国家“能源双控”政策,建成龙源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建立企业“碳账户”。持续做好生态修复,推进长白、富翅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000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深入开展土地抛荒整治行动,完成耕地垦造300亩以上。
展现“一静一动”文体事业新形象。坚持文韵修心、健身强体,全面打造品质生活、美好人生。建成区图书馆、非遗工坊等一批文化新空间,实现城市书房、文化驿站镇街全覆盖。加快建设鸦片战争遗址公园,不断扩大“鸦片战争首战地,近代史端定海城”品牌影响力。高质量办好第四届“三毛散文奖”,深化打造三毛文化村,扩大“小沙女”品牌效应。扎实推进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文艺星火赋美行动,组建“遇见·定海”艺术联盟,着力打造城市文化风景线。建成区体育馆、定海足球公园等全民运动场地,举办东海云廊山地越野锦标赛、长三角街舞公开赛等品牌赛事,不断增强城市动感活力。
(七)聚焦治理力提升,加快开创协同高效的共治新局
坚持以民为本、精管善治,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放在重要位置,全力打造精细治理新高地。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高质量办好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持续推进社保精准扩面,全力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创建高质量就业社区(村)22个,设置低收入农渔户公益性岗位100个以上。加强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深化“残疾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加大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关心关爱力度。全力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993套。
安全防范更有力度。有序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诊疗能力,不断加强医护队伍建设,全力做好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深入开展海陆交通、危化品、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安全专员”“专家会诊”制度,确保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加快完成城镇危房解危144幢,实施海塘安澜工程30公里、水库山塘除险加固13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公安大脑”及配套视频监控网络建设,高标准打造公安侦查打击中心、防控治理中心,依法严厉查处电信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
基层治理更有深度。聚焦发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推动社会治理一贯到底、一抓到底,奋力夺取二星平安金鼎。提升“乡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推动镇街应急办高效运作,落实落细基层防汛防台标准化体系等制度,进一步加强镇村应急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全科网格管理能力,迭代升级社会治理中心,全面贯通基层治理“141”体系,进一步配强网格力量,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加强“文明细胞”等“最小单元”作战力量,持续打响“有礼定海 有你定好”“全民掸尘”等文明实践品牌,全面凝聚起共建共治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八)聚焦执行力提升,加快打造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
坚持忠诚为政、高效施政,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干出具有定海辨识度的工作作风、工作标准、工作状态。
坚持实干担当。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定海落地生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实抓细“七张问题清单”,扎实开展巡视审计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举一反三、闭环落实问题整改。坚持以实干论英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把时间用在办实事求实效上,把精力用在谋发展创业绩上,做到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坚持塑造变革。勇于自我革命、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数字化改革引领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做好省级重大应用承接贯通,在政府决策、数字监管、民生共富等领域打造更多特色应用。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强化执法事项动态评估,进一步推动基层执法事项集成化、手段智能化、协同高效化。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强化国企造血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充分发挥各类专家、法律顾问作用,切实加强区镇两级合法性审查。严格行政执法,突出制度执行刚性,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力争创建省级以上民主法治村10个,着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提高议案提案办理实效。
坚持廉洁从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巩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监督管理,从严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努力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逐梦之路无坦途,破浪前行须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紧紧依靠全区人民,用实干践行使命,用奋斗赢得未来,以勇当排头兵的姿态,砥砺奋斗、激情创业,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定海实践新篇章,为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港城标杆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