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穿越6000年,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这样打造

  □记 者 胡思佳 张艇

  通讯员 柴莹莹

  马岙有近6000年的海洋文化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启动建设以来,马岙街道依托辖区历史遗存、自然环境、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不断厚植文化底蕴,以“翁山樵隐”“凌波问奇”“古德有邻”三大主题为主线,打造“一廊三线五环十景”效果,力争将其建设成为美丽乡村风景线、历史文化展示线和强村富民共富线。

  深挖“五陶”文化

  定马线平石岭隧道口和青平路入口附近,有几间仿古式草庐。这是马岙街道依托“五陶”文化,以“翁山樵隐”为主题打造的“光霁堂”景观节点,主要再现马岙先贤陶恭和其孙子陶积修《昌国县志》时的场景。

  陶恭是明朝时期的学者,自幼好学,曾任江西宁藩王府教授,著有《观光集》《归来集》等,从明正德元年(1506年)开始,还乡后的陶恭历时10年修成《昌国县志》五卷,这也是舟山历史上第一部由私人修成的县志。60余年后,曾任广西全州通判的陶恭孙子陶积辞官还乡后继承祖父遗愿,续修《昌国县志》。这两部由陶氏祖孙修成的县志,记录了舟山在明洪武之后180余年的历史。

  马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苗迪说,“光霁堂”景观节点在打造过程中将依托现有资源并实施微改造,兼顾游客服务中心功能,并引入第三方文化工作室,更好地展现文化气息。同时,“光霁堂”所在的“翁山樵隐”段取名自陶恭自号“翁山樵隐怡情林壑者”,该段东起青平路入口,西至北国之春休闲农庄以西的马岙、团结两村交界,主要以挖掘展现马岙“五陶”文化为主。记者了解到,马岙陶氏在宋元明三朝出了很多读书人,建树颇多。马岙“五陶”中有南宋募集义勇主张抗元、积极迎战的临安尹陶回孙,宋元之际抱定“终身不仕元”宗旨、守父庐墓而不仕的陶椿卿,明时不畏权贵、一身正气的监察御史陶铸,以及编撰《昌国县志》的陶恭和陶积。

  “翁山樵隐”段现有文化资源丰富,沿线分布有浙江省第一家乡镇级博物馆——马岙博物馆;有近6000年历史、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的古墩遗址——马岙古墩遗址公园;建于明末清初的马岙百年古祠——林氏宗祠; 舟山三大讲寺之一的寂照讲寺……马岙除了将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包装提升外,还将打造提升原马岙村风情乡村游线、文廊集市、南风知否、卧佛山庄等景观节点。其中,在马岙村风情乡村游线中新增引流景点——千年稻香馆,集中展示马岙悠久稻作文化,开展稻米相关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文廊集市”将利用原好物集市,定期举办“莫懊好市”集市活动,并作为马岙本地农副产品及文创产品集中展示交易平台,助力马岙共富;“南风知否”将打造南风知否新业态组团,包括知否西餐厅、知否城市书房、南风知否公园等餐饮、娱乐、体验等于一体,打造引流打卡的重要节点。

  寻觅单奇传说

  “庆,幼随父老游,至单奇洞……”马岙村舟山乡村善治学堂存有一块残碑,从碑上能辨认出“元单奇生修道处”和“其人往矣其洞犹在”等字样记载。根据碑帖《单奇洞碑志》石印残本,该碑由清末民初马岙子弟唐之庆所立。民国六年(1917年),唐之庆买下单奇洞相邻处山角,用作读书处,与单奇洞相邻,并在洞旁立石题句,碑曰“元单奇生修道处”,主要记录着立碑的缘由及希望后人保护单奇洞这一古迹的愿景。

  据清光绪《定海厅志》与民国版《定海县志》人物志中记载,元朝道士单奇在马岙中峰山一洞内修道,进洞后没再出来,后人拿着火炬进洞探寻无果,这也给单奇洞增添了一股神秘的色彩。经考证,单奇洞旧址位于团结水库附近。“传说单奇洞幽深晦暗,从团结水库一带就能通到马岙的北海村。”苗迪说,尽管随着自然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单奇洞已湮入密林深处,但是这段历史和传说故事已代代相传。

  为了让这段历史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马岙街道在推进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建设时,将单奇洞的故事融入“凌波问奇”段主题主线中。据团结村老人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团结水库前,山岗上曾经住有良字辈林姓人家,当初唐之庆所立的洞碑与单奇洞洞口仅几步之遥,洞口用大石块围堆而成,大石块上铺着小碎石,形成一个石墩。其间马岙人吴修堂、王亨彦所做的《单奇洞碑志》跋文、碑文等陆续被找到。“不少村民很支持我们的工作,特别是上个月底,我们多方了解到,唐之庆所立的‘元单奇生修道处’残碑在马岙一热心村民的保护下留存至今。”苗迪告诉记者,经对接,这位村民主动将残碑交予了街道。在多方信息的综合整理下,已明确了单奇洞的大致位置。

  记者了解到,“凌波问奇”段东接“翁山樵隐”,西至团结水库西水渠。“‘凌波’二字对应水库和水渠溪坑。”苗迪说,该街道将对团结水库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在水库周边视野较好的位置打造观景平台,届时游客可以从团结水库出发,经观景平台、单奇洞至大九岭水库,体验看群峰苍翠,赏旖旎风光,寻历史传说、感受清风绕肩的惬意。

  探寻老村记忆

  从团结水库西水渠出发,沿着团结村村道,经过团结村安家,便到了古德岭小沙界,这是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打造的第三段主线“古德有邻”。“古德有邻”因临近古德岭而得名,亦取《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之意,该段全线位于团结村,沿途民居分布相对集中。

  跟随团结村党总支书记唐光明的脚步,记者来到团结村唐家聚居地,整个村落由宗族祠堂向四周延展,民居错落有致。相传,清康熙年间,唐家太公从宁波的畈田塘迁居至马岙,为当地大户放牛、做农活,成了长工。凭借着勤恳善良的为人,唐家太公拓荒开垦、不断发展家业。到清道光年间,唐家已成为马岙当地的大家族。据唐家宗谱记载,明清时期,唐氏后人考中秀才以上十余人,为官者十人,高至六品。后来唐家发迹,更是依靠家族中开拓商业的族人。

  道光初年,300余米唐家街开始形成,巷面用鹅卵石铺设,两边留有水沟。以唐家街为中心,街面开设有各类商铺30余家,其中以唐家三房万成里染坊规模最大。街内设有私人开办的钱庄,规模较大,专营银票汇兑、吸收存款、放贷等业务。整条街店铺林立,人头鼎沸,成为西向片方圆十几里中最热闹的集贸市场,咸丰末年已成为当时马岙政治、经济、贸易中心。

  “尽管繁荣一时的唐家街及古民居建筑群已不复存在,但唐家数代人勤劳踏实传承了下来。”苗迪说,在“古德有邻”段打造过程中,马岙街道除了对原有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外,还将从中延出支线老街乡愁线,游客沿溪坑经迎贵桥、桥神祠堂、侵华日军火烧景陶遗址、唐家街1号民居、唐家祖堂、方井勺池至楼门街,感受300多年来唐家的历史变迁。同时,另一条支线安家石板路线,也可以让游客目睹目前舟山乡村保留的最长石板路及种德桥井等风貌。

  记者了解到,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以“千年马岙”为主题,东起平石岭,西至古德岭,全长约12公里,其中主线长约4.7公里。


今日定海 一版要闻 00001 穿越6000年,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这样打造 2023-03-20 2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