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河湖绘画卷绿水青山谋共富
![]() |
![]() |
![]() |
□记者 黄婷 陈炳群 通讯员 陶适 文/摄
今天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则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浙江省的活动主题为“共护母亲河,共筑大水网”。
近年来,我区强谋划、抓建设、强监管、创亮点、增福祉,水利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去年以来,获全省综合绩效考评优秀单位、水土保持工作获评全省先进集体,“水域监管一件事”列入全省第一批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入选全省“五个一百”典型案例。今年,我区将做好“跨界、治理、共富、智慧”四篇文章,推进新阶段定海水利高质量发展。
▼跨界“水利+” 风景这边独好
3月春光明媚,站立于干览镇新建村的南洞水库向下俯瞰,青山环绕着整个村庄,狭长的山谷中点缀着民居民宿,南洞水库的库水补充着溪流,流经农田、屋舍、花海等区域,贯穿着整个村子,形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风景画,也成了我区跨界“水利+”的一个生动实践。
得益于我区在新建村实施完成的南洞水库、河塘综合治理工程,如今纵观村庄,南洞水库库坝中央构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大字,一条长达4公里的溪坑将南洞水库库水引入村庄。“我们在溪坑的部分段落植入了‘潭链系统’,就是利用自然规律人为将河流改造或者恢复成阶梯状的深潭地貌,减缓水流流速、增加了水体含氧量,同时也达到了美化河道景观的目的。”据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叠水堰坝、设置卵石渠道、利用溪水引水灌溉,并在水边打造休闲文化长廊、石板步道等,让库坝流游呈现出“一库一塘三溪多渠道”设计布局,不仅整个水系形成了水体的生态过滤,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也更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气质。同时,综合治理后的水系还结合南洞艺谷周边的火车休闲广场、渔人码头、壁画村等文化旅游项目,实现从单纯的“灌排供”向“安全、美丽、高效、景观”全方位提升,将水利工程和谐地融入绿水青山、秀美田园中。
在南洞水库边,还有一个精心打造的南洞节水宣传教育基地,这个由水库管理房改造而成的节水课堂内,挂满了节约用水的宣传展板。在节假日节水体验小课堂上,村民与游客还可通过观摩节水器具、模型和参观以实际工程为载体的水利技术应用、观看节约用水的公益短片等,增强节约用水意识。这个基地也成为了众多中小学生开展水利研学的场地之一。
与南洞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同样承担着“水利+研学”功能的,还有位于城区定海公园的区节水宣传教育基地。该基地重点围绕节约用水和数字化建设,将节水普适化宣传与数字化宣传相结合作了整体设计。中小学生通过参与此处的研学活动,不仅能了解到我区水源保护、水质净化等诸多水利相关工作,同时,还能通过VR互动、趣味互动等形式,沉浸式了解水循环过程、各类行业节水知识。
目前,我区还依托本地水环境积极谋划打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助推旅游经济发展。“我们将持续树立‘水利+’理念,积极开展产业链延伸,因地制宜发挥水生态优势,发展岸线经济、水域经济。”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探索构建以水利为引领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水利+”提活力、“+水利”增动力的良性循环。
▼织密生态水网 建强“海上长城”
河岸宽阔、水体清澈、堤岸整齐……坐于车内,透过车窗,便能欣赏到贯穿整个金塘岛的水系河网。流经农田、民居、大柳古街等区域的大柳主干河,河道蜿蜒曲折,两岸绿柳成荫,与白墙黛瓦的半边街古建筑相映成趣,古街对岸的大柳公园内,红梅、凉亭、鹅卵石步道为大柳河增添一处靓丽河景;河宽、岸绿、水清的老大河,诸多生态浮岛浮于河道净化着水体的同时扮靓着水生态,两侧沿岸分布着古朴的亲水平台和连接着游步道,供周边居民观赏休闲……傍晚,来到东堠钟家岙池塘,灯带环绕的凉亭和亲水平台,以及池塘中央的彩灯喷泉等为黑夜增添了一抹亮色和观赏氛围,这里也成为了周边居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清淤拓宽整治有效提升了全域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一批有景观、有文化、能休闲、能健身的河道沿岸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河道保洁员、各级河长、民间河长共同巡查,河道保洁力度不断加大,结合“水域监管”应用的上线使用,线上派单即时解决,多部门联动正成为监管新模式……生态水网不断被织密,颜值不断攀升,这是近年来金塘岛上水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也是全区多个镇、街道的水环境治理的新常态。
“今年,我们还将打造城乡亲水节点2个,实施美丽山塘创建6座,打造金塘老大河和定海城区省级美丽河湖等。”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区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也已在路上。
同样建设呈现如火如荼之景的还有堪称“海上长城”的海塘安澜工程。定海区海塘安澜工程(金塘片北部海堤)、本岛西北片海塘、洋螺锡丈片海塘、金塘大鹏海塘建设正酣,部分海塘防潮标准均由原先的50年一遇提高到了100年一遇。将时间回溯:去年,金塘镇沥港观前段海塘段建设完成,泵站投入试运行,海塘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干览镇灌门海塘提标加固工程完工,加固一座水闸,配套一座泵站,周边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过去7年间,我区共建设强排泵站59座,总排涝能力每小时260万吨,形成了依靠上游水库拦蓄、中游河道行洪、下游沿塘水闸及强排泵站排水的行洪排涝模式,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我区还将重点推进海塘安澜工程本岛西北片、金塘片、洋螺锡丈片工程进度,积极推进海塘安澜工程二期,全年续建29.3公里,新建9公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实是‘地基’,只有‘地基’稳固了,才有可能谈其他。”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区水利领域投资从2018年3.65亿元,逐年上升至2022年9.21亿元,其中,每年用于基础建设的投入占比均在50%以上。
▼守护绿水青山 共享“金山银山”
在近日我省公布的浙江省2022年度“节水行动优秀实践案例”名单中,《定海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用水权交易 探索农村“共富”路径》成功入选,通过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结余水资源开展自主交易,探索了一条农村集体水源水资源经济价值有效转换路径,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在白泉镇米林村的大支村级水厂,来自大支水库和西岙底陈水库的库水通过水厂内的全自动化水处理设备处置后,便根据与其联网的五家企业实际用水需求,将水通过管道输送至相关企业的水箱内。据白泉镇米林村党委书记刘宏年介绍,大支村级水厂于2003年建成后,经水厂处理后的水库水成了村民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2019年随着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工程加快推进,大支片区的家家户户实现了自来水通水,大支水厂也不再承担周边村民的生活供水职责。
“2020年初,因为土地要素等原因,我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当务之急就是除了‘等靠要’外,寻找能增加收入来源的有效途径。”刘宏年说,彼时自己刚上任村党委书记一职,征求了村内老党员、老干部等各方意见后,结合大支水库有剩余的水资源,同时排摸发现村子周边的几家企业属于“用水”大户,于是将目光瞄向了水权交易,并得到了市、区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完成相关取水许可手续后,与周边的五家企业签订了协议,合理转让了大支水库和西岙底陈水库水资源的使用权。“我们村里自用水量大概在100—200吨之间,大支水库剩余的水我们低于工业水价的价格提供给企业,这样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我们村级集体经济也有了一笔收入。”刘宏年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从2021年的79万元升至2022年的154万元,其中水资源价值转换的比重占了约50%。今年,该村将继续做好“水文章”,推动新引入的一家纯净水企业落地运营,并联通村内的三个水库,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益,发展这一可循环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共富。
据区水资源管理科科长李海峰介绍,我区小型水源工程多由镇(街道)集体或村集体负责运维管理,为了充分利用该类水源工程富余水资源,同时避免用途转变对于水资源管理的影响,我区坚持在落实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基础上,鼓励村镇集体自主开展农村集体水源工程的用水权交易路径。目前,除米林村外,岑港街道办事处也与浙江交投矿业有限公司就北岙水库和双螺水库的用水权达成了交易共识,合理转让北岙水库和双螺水库水资源的使用权。
▼开启数智模式 构建治水新引擎
在区水利防汛技术和信息中心的办公室内,定海区台风智防系统的监控页面铺满了其中一台电脑的整个屏幕,气象、水库、河道、易涝点等水雨情实时监测信息在页面上直观展示,各个风险管控点位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等比例缩小的定海区地形图上,系统左侧,预测风险状况、当前风险状况等板块均实时提示——当前各类风险预警为0个。“现在还没进入汛期,因此比较平稳,一旦遇到台风天等极端天气影响,监测到风险,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区水利防汛技术和信息中心主任李贤东说,该平台去年8月31日投入运行,其中,内涝风险监测预警功能在去年的台风影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去年9月,强台风“梅花”正面袭击舟山,给定海带来了狂风暴雨。14日20时55分,系统监测到蟠洋山路积水深度达到40厘米,橙色预警信息实时发送至点位责任单位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随即市政抢险班组赶至现场,投入4台水泵进行紧急排水,我区同步启动五山水利工程“中提升”的城东河泵站和新河泵站强排,仅1小时,该路段积水就快速下降至无。“去年台风影响期间,系统滚动开展模型研判80多次,发布各类风险预警3万多条次,及时转移危险区人员5000多人。”李贤东说,在系统投入运行前,我区就在中心城区易涝点新建了47套地埋式水位监测设备,监测数据会实时传送至系统,以数字化代替人工巡查,提升了响应解决的效率。
同时,该系统还打通了应急、气象、城管、交通等除水利部门外的多部门数源平台,共享各部门已建雨量、水位、墒情、位移等监测数据,并摸排汇集了全区299处山洪危险区、25处地质灾害点、47处低洼易涝点等风险区域数据。全区渔船、无动力船舶、学校等约800项重要对象数据在平台内有效汇集展示,便于相关部门一键掌握风险底数。
“目前,我们还在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打造‘台风智防’2.0升级版。”据李贤东介绍,系统还将构建定海中心城区数字孪生体,通过构建水利工程优化调度、城区河网、风暴潮等水利工程专业模型,自动模拟未来水库水位上涨幅度、河道满溢情况、沿海涌浪的高度及易涝点受淹范围,为工程调度及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预计升级版系统将于今年汛期期间投入运行,开启“数字治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