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啥补啥舟山晚稻杨梅有了专业肥
![]() |
□记 者 黄 婷 沈诗桥
通讯员 叶珂妤
尽管还未到舟山晚稻杨梅的成熟季节,但在小沙街道兴舟晚稻杨梅种植基地,这里晚稻杨梅树的枝头已开出了密密麻麻的红色雌花,预示着今年晚稻杨梅长势良好,后期果树管理得当,或将迎来丰收。对于基地负责人章裕迪来说,这样的良好长势,晚稻杨梅专业肥功不可没。
“肥料要施得匀一点,埋土的时候埋得严实一点,不然大水要冲掉的……”走进小沙街道兴舟晚稻杨梅种植基地,一条条宽20—30厘米的浅沟分布在多棵杨梅树树冠滴水线附近,一名农户将黑色的肥料均匀地撒在沟内,另一名农户紧随其后,用锄头将开沟的土重新填回沟内,覆盖在肥料上方。一旁,章裕迪正事无巨细地叮嘱施肥的注意事项。
“因为这个肥料是定制的,和我们往年用的有机肥不一样,刚开始施,所以要特别注意。”叮嘱间隙,章裕迪向记者解释了该肥料的特殊性。去年,区农技部门将该基地的土壤样本送往省农科院,相关专家在对土壤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后,针对土壤中钾、有机质等指标存在不足的情况,定制了晚稻杨梅专用的有机配方肥。去年立冬前后,章裕迪已在基地300余亩的种植基地进行了首次测土配方施肥。“目前来看,花芽开得是整齐的,叶片也厚起来了,今年的几波冷空气也没有冻掉,往年都会冻死一部分。”对比去年同期基地内果树花芽稀疏的场景,缺啥补啥的专业肥带来的明显效果令章裕迪欣喜不已,也让他对今年晚稻杨梅的收成和品质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期待。
“兴舟晚稻杨梅种植基地所在的小沙街道,是一个新的晚稻杨梅产区,再加上老牌产区白泉镇,基本占了全区大概一半以上的杨梅种植面积,种植晚稻杨梅的农户数非常多,而且都是以自然生长为主,主打绿色生态。”据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真真介绍,自然生长让晚稻杨梅的产量、品质等极大受制于天气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稳定性,但过多施用有机肥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绿色生态的方针,如何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区农技部门结合公益类科技计划项目《晚稻杨梅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小沙街道兴舟晚稻杨梅种植基地为试点,在全市首次创新探索了晚稻杨梅测土配方施肥这种全新的施肥模式,在实现精准施肥的同时,也能相应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我区不少晚稻杨梅种植户通过施用有机肥,让晚稻杨梅的品质有了一定的提高,而晚稻杨梅专业肥的施用,则将进一步让晚稻杨梅果型、甜度、硬度、风味等方面的品质得到提升,并让这些品质更为稳定。“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1—2年的时间进行探索实践,来进行佐证,并将这一技术标准化,而后推广至其他的规模种植户,提升全区的晚稻杨梅品质。”张真真如是说。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