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3版:海洋文化

镌刻在岁月深处的公墙,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邵晓宇

  定海古城历史悠久,穿梭其中,人们常常被古色古香的建筑所吸引,但鲜少有人注意到老街之中的那一道道拱门高墙,这些古老的公墙不仅承载着古城的历史沧桑,也作为古代重要的防火设施,保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宁。

  站在西大街的入口处,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道巍然耸立的公墙,白墙青瓦,约有8米高,中间开一半圆拱形门洞。马头墙式的造型与老街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彰显着古代建筑之美。沿着老街往里走,青石板路已被岁月磨砺得光洁滑润,两侧是一排排的老房子,依然保持着木结构的古朴风貌。转角来到中大街,又有2道公墙跨街而设,墙上还可见嵌刻砖雕“金汤巩固”“民物阜安”等字样,充满了祥和的寓意。

  这些公墙究竟缘何而来?这就不得不提及12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大火。

  据史料记载,光绪十七年农历正月初二(1891年2月10日)晚上,定海厅曙附近一家豆腐店火油灯盏倒翻酿成火灾,时则北风甚大,火势飞扬,一瞬间焚去房屋无数,直焚至东南二门近处,无可施救,任其蔓延。焚至初三日清晨,约毁房屋三千椽左右,大约有万人流离失所,目下计城中民人三分之一衣食全无。

  “经历了这次惨痛的火灾,在重建家园时,人们想到的便是在房屋密集处每隔一段距离筑一堵高高的隔火墙,用来阻止火势蔓延。”舟山市作协副主席、定海海洋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孙和军说,当时,由官府牵头拨款,商人、百姓等一起筹款共4700余元银圆,耗时2个月,分别在中西东南等四个大街,建了8道公墙,用于封住火势,故又称为“封火墙”。

  如今,走在中大街上,我们可以从一侧矗立着的“公墙碑记”(复刻版)上了解这段历史,这是定海最后一位进士王修植所撰,详细记述了这场火灾的惨景以及民众捐款重建家园的事迹,以此警示后人,铭记教训,防火患于未然。原石碑现存于舟山市档案馆。

  岁月变迁,曾经定海古城内的8道公墙至今还尚存5道,虽历经百年风雨,这些斑驳的公墙依然静静地伫立,默默守护着古城和百姓的家园。在日益喧嚣的现代都市中,它已然成为了一道沉淀着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景观。


今日定海 海洋文化 00003 镌刻在岁月深处的公墙,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2023-04-03 2 2023年04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