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3版:专 版

固废垃圾开启 “闭环之旅”

  □记者 韩地枰 文/摄

  近年来,我区结合本地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着力破题偏远小岛固废处理、海上固废处理等问题,不断加强固废信息化管控,将产废企业纳入统一系统监管,实现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管控,守护定海的绿水青山。

  建立小微企业危废收集点

  破解小岛固废清运难题

  日前,在位于金塘镇的一家汽车维修厂内,危险废物统一收集站工作人员将危废暂存库内的废弃机油及仪器仪表检测废液等危险废弃物经称重、清点无误后,将这批危废收集到位于双桥街道的统一收集站危废暂存库中,再集中运往危废专业处置单位处置。此次顺利运输是我区破题小岛危废清运难题的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区率先在全市建立小微企业危废收集点,协调交通运输、交警、大桥管理等部门,打通危废岛际大桥运输瓶颈制约,破解金塘、册子、长白等小岛危废收集处置难题,实现企业减成本、区域降风险。

  “我们在生产经营中会有危废产生,但是危废种类杂、数量少,加之距离主城区较远,危废清运成本高,因此以前只能堆积在危废暂存仓库里,常常堆得满满的,不知道怎么办。”该汽车维修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定海没有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进行危废清运的专业单位,企业自己寻找危废清运单位成本太大,多亏了市生态环境局定海分局牵头组织专门的危废统一收运站为小微企业集中进行危废收运,既解决了危废收运成本高的难题,也可帮助企业妥善合规处置危废,让危废堆满仓的问题得到解决。

  据了解,年产废10吨以下(含)的企业,即小微产废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废量较少,且无力承担高昂的运输成本,因此导致危废处置难、处置贵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处在偏远小岛的小微产废企业,由于交通不便、缺少专业的危废集中处置单位,导致处置危险废物更是成为一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市生态环境局定海分局聘请第三方团队对偏远小岛小微产废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形成深度报告。同时,对接省市生态环境、交通运输、交警等部门20余次,报送省市人大、政协提案议案4次,于去年成功实现舟山跨海大桥金塘大桥段危险废物转运车辆允许通行,实现危废转移岛链互通。我区还联络了全市首家小微企业危废统一收运站——舟山市洁润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运站,该回收站可转运HW49(其他废物)、HW08(废矿物油)、HW09(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HW12(染料涂料废物)四类危废,采用散点布设、统一收运模式,为年产危废10吨以下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目前,该收集站现已签约企业406家,服务范围覆盖全市,预计每年可为小微企业减少危废运输费用约100万元。

  今后,我区将持续以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组织架构清晰、责任体系完备的危险废物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体制,确保全区小微产废企业危废收集、转运规范、高效、安全。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完善海洋垃圾收处机制

  我区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绵长,占全市海岸线三分之二以上,临港又密布港口、码头、养殖、修造船坞等,其与工业生产生活关联密切,长年以来定海海岸带的生态保护和司法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区针对海洋工程、海洋倾废、入海排污口监视监测等重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市生态环境局定海分局曾处置一起环境违法行为,执法人员接到群众举报,称在盘峙岛有一处露天堆放的废油包。执法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在码头上发现了露天堆放的废油漆桶、废油包及其它含油废物,且堆放场地及周边有较多油污。执法人员随即会同环南街道工作人员将露天堆放的废油漆桶、废油包及其它含油废物委托相关单位进行清理,并装运至有资质处理的单位进行扣押,经称量,净重为4吨。经认定,这些废油漆桶、废油包及其它含油废物为危险废物,丢弃危险废物的行为严重违反《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目前,涉案相关当事人已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市生态环境局定海分局始终将海洋倾废查处工作纳入日常监管中,加强与区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定海分局、定海海事处等多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参与海洋倾废查处工作。同时,加强港口、航道疏浚检查及海岛周边采石场监督检查,建立废弃物倾倒监控平台,对倾倒船舶实时监控,不定期开展巡航检查。

  在海洋保护区执法方面,我区建立了“海上执法工作室”,设立“护海、护岛、护渔”三护平台,对海洋工程违法建设、海洋垃圾违法倾倒、破坏海洋(岛礁)资源、非法捕捞等4大类行为开展依法查处,并利用工作室便利条件,试行“1+N”海上矛盾第三方介入共同化解机制,畅通海洋污染与民事公益诉讼快速对接移送通道。

  在我区多部门的联动监察下,近年来海洋倾废行为明显减少。如今,我区还依托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条例,建立了“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建强湾滩问题巡查、海漂垃圾打捞、垃圾清运处置3支队伍,建立部门联动、日常监管、长效保洁3个制度,破解海洋垃圾收集处置难题,覆盖到9个镇(街道)、74个湾滩。今后,我区将持续注重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助力海洋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加大海洋环境资源犯罪打击力度、发挥公益诉讼制度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营造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治氛围。同时,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观念,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氛围,共同守护碧蓝之海。

  数字赋能环境监管

  健全固废收运全覆盖

  为推进“无废城市”数字化建设,去年,我区与宁波两地环保企业合资成立舟山昊翔红葫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舟山红葫芦固废收运平台”,同时成立专业收运队伍,产废企业只要在该平台上输入垃圾种类、清运地址等信息,就会有专业人员上门回收。目前,我区已有430余家产废企业进入收运体系,回收一般工业固废5.7万吨、资源化利用4.3万吨。

  “用户在‘线上’动动手指,输入垃圾种类、总重量、清运地址、预约时间等信息,就可以实现一般工业固废的‘线下’回收。”在“昊翔红葫芦”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里废纸、废塑料膜等一般工业固废按照可利用、可焚烧、不可焚烧等类别,被仔细分拣并捆扎好,分门别类地整齐堆放在打包区,有价值的进行资源化利用,无价值的进行专业处理。“这里的垃圾有85%都是可以再次利用,有的可以再次回收,有的会运到外地做成生物质燃料。”舟山昊翔红葫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平台数据显示,通过分类清运,不仅能让产废企业节约场地空间、减少处理成本,还可以变废为宝,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红葫芦云回收”模式是我区理清一般工业固废转运,创建“无废城市”的一个缩影。全区目前共有产废企业1000余家,每年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达60余万吨,且在管理上仍存在规范化管理能力不高、溯源数字化监管难等薄弱环节。因此,根据《舟山市一般工业固废统一收运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定海分局带领相关企业学习外地固废现今管理经验后,聘请第三方团队,于去年8月完成了定海区一般工业固废统一收储转运点建设,并配套建设了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平台,填补了一般工业固废统一收运处置的空白。在此平台基础上,创新建立“物联网+”收运模式,建立了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一张网”,为产废企业提供一键下单、预约上门清运等服务。线下,我区还成立了专业收运队伍,挖掘固废剩余价值,实现最大化资源利用,同时在固废分类、堆场规范化建设、省固废平台申报、电子台账管理、数据溯源等方面也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企业固废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固废数据的可查询、可追溯。

  化废物为资源,变包袱为财富,是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创建好“无废城市”的迫切需求。我区还创新运用“舟海净”数字平台,实现船舶污染物从海上产生到陆上处置的闭环管理,依托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积极推动4家危废处置企业与“中海油”企业开展废油点对点利用合作,将收集来的废油进行回收再利用,破解海岛废油本地化利用难题,降低废油转移处置的成本与环境风险。

  下步,我区将积极推动更多工业企业纳入省固废平台,实现全覆盖,并拓宽范围,在其他固废管理领域推广数字化。


今日定海 专 版 00003 固废垃圾开启 “闭环之旅” 2023-04-17 2 2023年04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