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定小融在现场”系列报道③
![]() |
![]() |
扫码看视频 |
□记者 韩地枰 刘琪琳 陈炳群
通讯员 胡妍 文/摄
浙江省舟山储备中转粮库是我区主要的粮食储备中转库之一,也是目前全省仓容最大、仓型最丰富的粮食储备中转库,承担着省级储备粮储存和粮食中转的重任。按照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建设舟山大宗农产品储运基地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我区致力于打造粮食中转、仓储、交易、精深加工的粮食全产业链。浙江省舟山储备中转粮库趁势而为,对粮食储运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绿色科学储粮。
今年第一季度,该粮库全库安全储粮25万余吨,实现粮食吞吐量17万余吨,一季度吞吐量较去年同期提升46.7%;粮食中转入库量11万吨,中转入库量较去年同期提升91%,业务量大幅提升,实现粮食储运一季度“开门红”。
依托港口资源
粮食储运不断突破
走进位于双桥街道的舟山粮食产业园,沿着老塘山中转码头向西望去,一座座洁白的粮食筒仓鳞次栉比,其中浙江省舟山储备中转粮库的粮食筒仓尤为亮眼。
“我们借力老塘山中转的运输航线将粮道辐射整个长三角,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保供作贡献。”浙江省舟山储备中转粮库相关负责人说,舟山港口资源丰富,沿海有富足的深水岸线,占据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咽喉要冲,区位优势明显,海运通道便捷。浙江有60%以上的粮食是依赖省外调入和进口,舟山库的建立打破了粮食运输瓶颈,成为我国沿海粮食运输主通道和粮食及加工成品进出口的主要枢纽。
去年8月,江海直达船舶“运力池”上线运行,由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务有限公司牵头进一步整合区域港口运输资源,畅通宁波舟山港至长江沿线地区的供应链、物流链,保障国家大宗商品战略物资运输,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此契机下,浙江省舟山储备中转粮库的粮食吞吐量稳中有进。“在确保省级储备需求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开拓粮食中转业务。”浙江省舟山储备中转粮库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库主动出击拓展客户,今年截至目前已为中粮江阴、中储粮镇江库、中储粮舟山库、省储德清库等客户中转调运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15万余吨,同比增长87.5%。
做好技术革新
发展科学绿色储粮
科学绿色储粮,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是浙江省舟山储备中转粮库运作的基本要求。为更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该库借助“浙江粮仓”信息化监管平台,积极提升储备粮数字化监管水平,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粮食业务,实现粮食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在该粮库指挥控制中心,记者看到了监管平台,上面实时显示粮食监控情况,一旁工作人员还会进行详细记录。“由于我库储粮量大、粮食中转密集,做好数字化应用至关重要。”浙江省舟山储备中转粮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库总占地面积341亩,总规划仓容50万余吨,现有仓容30万余吨,仓型涵盖平房仓、立筒仓、浅圆仓等。为确保储粮的质量,粮库还对粮食筒仓进行绿色储粮技改,全面应用储粮新技术,自动化升级储粮温度和通风措施,并采用自动化加定期人工筛查的方式进行粮食虫筛,通过一系列科学储粮技术与措施的综合运用,绿色生态储粮取得明显成效。
该库还应省粮库要求,进行穿透式粮食监管系统建设,实现粮食从接收到出库,全流程各环节可视化监管。同时,配套自动化输送设备,累计投资超1000万元。目前,该库单线入库能力为1300吨/小时,出库能力为1200吨/小时。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粮食安全,该库还执行严格的值班管理制度,并在每个筒仓内安装智能监控装置,实时监测粮食情况,确保储备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紧跟时代发展
谋划打造未来粮仓
“值班管理制度只是‘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其中一块,在运营之初,我们就高起点、严要求地制定并完善了仓储管理办法、设备操作规程及内部管理近百项制度,并从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等方面科学规范了管理行为。”浙江省舟山储备中转粮库相关负责人说,粮库始终把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除了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之外,还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由班组指导员带头指导业务技能作业,定期开展党风廉政活动及相关主题宣讲,让清廉党政之风吹进粮库。今年,粮库还计划设计企业品牌,提高粮库辨识度,提升向心力、凝聚力。
“下一步,我们将着眼于‘未来粮仓’的理念,不断发展粮库规模、提升粮食储运各项技术,打造省内一流粮仓。”浙江省舟山储备中转粮库相关负责人说,为贯彻落实我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实施计划,落实省局、省公司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粮库四期工程项目已开始规划,项目将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和地域优势,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升级完善仓储和物流功能,计划建设立筒仓、浅圆仓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该粮库总仓容约达5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