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3版:海洋文化

在唐诗中阅读五月

  □廉彩红

  辞别四月的温润,五月踏步而来。它带着草木蓬勃的生命力,瓜果的甘甜汁水,及灌浆饱满的麦穗,在人们充满希望的眼神中来了。

  五月,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月份。气候由温而热,农作物由此走向成熟。在历朝历代的诗人中,五月是希望,是明媚,是丰饶的代名词。很多诗人在五月大抒胸臆,在历史上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他崇尚净心明性的自然境界,他的诗歌空灵、淳朴、干净,清新。他在《渭川田家》写到:“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夕阳的余晖洒向村庄,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村中老人惦念着放牧的孙儿,倚着拐杖在柴门边等候。野鸡鸣叫,麦子秀穗,蚕像睡觉了一样,桑叶也变得稀少。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归来,在田间小道上偶然相遇,亲切絮语,乐而忘归。在这种时刻如此闲情逸致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诗歌情景交融,声色互动,动静结合,描绘了五月农家恬淡安逸的生活图景。

  杨万里在《闲居初夏》中写:“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一个“软”字把梅子的酸甜表达了出来,一个“绿”把五月窗外绿树影影绰绰,一派清凉意味生动传神的描写了出来。尤其“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两句,诗人闲适安逸、慵懒无聊的姿态跃然纸上,也把儿童天真无羁的、自由自在地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让人不由地想走进诗歌中的场景里。

  戴叔伦的五月充满了思乡情,他在《题稚川山水》中写道:“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松下的茅草亭里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远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秋风易相思,愁是心上秋,明明是五月好天气,路上的行人却让他陷入秋风的愁绪里,想念家乡。景物和心境的鲜明对比,引起读者无限惆怅。

  李白,才高性傲,自由浪漫,喜好远游。他像自然之风,浪漫的情怀吹向五湖四海。他的心一直在路上,所以脚步不曾停留。可长时间的流浪,也让他有漂泊之感。他在《《白田马上闻莺》中写到:“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黄鹂鸟啄食着紫色的桑椹,躲在五月的桑叶间鸣唱着歌谣。我不记得日子了,还以为这个时候是阳春三月,白田里正在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女人们提醒我已经五月。蚕已经老了,要吐丝了,我仍然在外奔波;我想起亲人,我心痛不已,赶马跑快些吧,不想再看到这个情景!豪情纵逸,放浪不拘的李白,心思是如此敏感,伤怀,大概,漂泊久了的人,也渴望故乡的慰藉,也思念家乡的亲人。

  五月,温暖而不燥热,明亮却不刺眼,惆怅而不失落,惦念而不失望。五月的田野里写满了一行行诗歌,饱含着爱和温暖。


今日定海 海洋文化 00003 在唐诗中阅读五月 2023-05-08 2 2023年05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