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探索“互联网+招投标”监管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 高佳敏 通讯员 陈静)去年以来,定海区政务服务办坚持以优化工程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招投标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有效推动我区工程招投标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去年,在舟山市定海区小沙街道紫窟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评标过程中,有三家投标单位电子投标文件的文件制作机器码相同,因区政务办去年初就将“不同投标人的电子投标文件制作机器码相同”等列入依法必须招标的交通、住建、水利项目招标文件的否决投标条款,三家投标单位电子投标文件被当场否决投标。后经行业监管部门调查核实,认定这三家单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利益”的规定,对三家投标单位作出行政处罚,并罚款合计9.2522万元。招标人小沙街道办事处收缴投标保证金共计27万元。
该案件的发现查处,得益于去年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在全市的推广使用。“围标串标的隐蔽性较大,相比于以往线下的人工审查,智能辅助评标系统能对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及相关后台信息进行分析,更容易发现问题。”据定海区政务服务办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科相关负责人李芳介绍,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将《招标投标法》中的“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由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编制”等相关串通投标认定条款通过数据化的手段展现出来,通过比对投标人制作电子投标文件的电脑、上传投标文件的IP地址,曾经手段隐蔽、难以发觉的串通投标行为逐渐显形,有助于对围标串标案件的挖掘,给围标串标的查处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手段,也对招投标行业内部起到警示作用。
“在智能辅助评标系统基础上,我们还加快推进预警监测自动化,为行政执法和案件查办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李芳说,我区综合运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防围遏串监管分析系统大数据分析模型,归集招标项目、投标企业、投标文件、交易情况等相关信息,综合对比投标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参与投标、投标文件编制、交易主体关系、报价情况等方面信息,通过算法自动计算预设分值并触发系统预警,发现案件线索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查办。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也是公共资源交易的基石。近年来,我区除加大全过程闭环管理外,还加快推进招标投标“一张网”,实现招投标环节“无缝”衔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市场环境。在全市统一框架下开展工程招投标“一网公开、一网招标、一网监管”,实现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公示、下载招标文件、提交投标文件、开标、评标、异议澄清补正、文件归档等环节在线标准化办理,为市场主体提供招标公告公示信息自助发布、专家在线抽取等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通过信息共享打通各招投标行政监督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实现立项、招标、投标、定标等招投标流程一体化运作、一张网监管。据李芳介绍,今年他们将进一步落实专人跟踪服务、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建立项目标前对接服务新机制,健全“容缺核准,绿色通道”新模式,服务招标人做好重点项目招标工作,全力加速保障我区重点项目顺利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