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绝非“边角料”,刮目相看东海云廊

  □记者 胡思佳 通讯员 姚凤 李晓莹 徐晶晶

  俯瞰定海,风景秀丽,一条蜿蜒多姿的生态绿道“缠”在山腰上,这是东海云廊。5月27日,东海云廊五块绿道“拼图”正式完成并全线对外开放。这条全长25公里的绿道,穿越“环抱定海湾”的东山、长岗山、擂鼓山、海山、竹山,冲入云雾,以串点成线之姿,推动“边角料”成为“金角银边”,探索定海全域旅游新发展。

  满目山海 满目风情

  置身东海云廊擂鼓山段,水蓝色的步道向北一路延伸展开,两侧青山、古城,交相辉映。

  不远处,一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该处被称为怀古园的景观节点,根据传统园林手法打造,利用水石亭松、文人古物,以余天锡和应彳繇两位定海籍古代官员的石像为主景,给人一种清雅的怀古之感。

  “这里原先是一处废弃的采石场宕口,大约有两三百平方米,打造前宕口周边还散落有不少碎石。”据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东海云廊擂鼓山段启动建设时,道路从采石场宕口旁边经过,如何将这一“边角料”变废为宝?东海云廊擂鼓山段在景观设计打造过程中,将该处采石场宕口纳入整体打造范围,同时将发现于擂鼓山区域的7件石造像放置在怀古园内,首次对外亮相,“石像虽已残破,但仍能依稀窥见武将威风凛凛、文官大方秀雅、狻猊憨态可掬,放置园内,这些老物件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行走在擂鼓山段,绿道通幽,草木葱郁,漫步其中,不觉间便已沉醉在初夏的绿意里。一旁的施工便道已铺上了蓝色沥青,道路一侧截洪渠基本贯穿沿线,上方盖上了蓝色“井盖”,发挥着截流蓄洪的“上拦”作用。与其他段不同,长岗山段在绿道下方建设有一条总长3.8公里、最大口径5×4米的大型箱涵,如同一个小型的“流动水库”将山水顺着地势,通过截洪渠引入城区上游水库,实现市民健身休闲与排涝两不误。

  山海城兼胜的东海云廊,缘起五山水利工程。2019年台风“米娜”所导致的城市内涝让定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转变治水思路,剑指防涝痛点。2019年底,定海制定出台了《定海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部署实施五山水利工程,创新“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方案,谋划做好“水利+”文章,以蓄泄并重的系统思维,系统解决定海城区上游山体拦蓄、中游河道蓄水、下游出海口行洪、城区地下管网排水等方面问题,构建立体式防洪排涝体系,力争实现水利安民、水利富民、水利惠民。因为该工程建设时留有施工便道,云廊应运而生。

  如今,东海云廊将“城市、山体、海岸、海湾、海岛”五大界面有机串联,发挥防洪排涝、运动休闲、游学观光等综合功能,让市民享受到这项民生工程带来的好处,成为一条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路、景观路、健身路、文化路、旅游路、共富路。

  一段绿道 一段风景

  沿着东海云廊长岗山段绿道蜿蜒而上,环顾两侧,一面是林木葱茏的青山,一面可远眺定海老城风貌。由于该路段位于长岗山森林公园,茂盛的森林和洁净的空气促使形成天然的森林氧吧,让“原生态”成了这里的关键词。

  自长岗山森林公园上山,缓缓向前漫步,踏至公园上方,五山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山体断面,经过修复处理打造形成的瀑布景观,迎面而来。山水顺着山体顺流而下,构成一道山水相成、动静相宜的靓丽风景。

  “不仅是瀑布,为了让市民游客能够更好地亲近大自然,我们还依托原有的山形地貌打造了占地50亩的大草坪。”五山水利工程(东海云廊生态带)建设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副组长洪珊儿口中的大草坪正是长岗山大草坪,该草坪的最高点打造了天文台和滑草区两个景观节点。而市民游客休憩场所——留客广场按照定海古城墙样式进行打造,充分体现长岗山自然生态主题。广场上方还利用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防空洞改造了节点,在保留防空洞原生态面貌的基础上,通过喷浆处理消除其安全隐患,并在洞内布景,让市民近距离了解隧洞施工的过程。

  根据统计,6.8公里的东海云廊长岗山段依托长岗山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以及消防水池、边角空地等,修建了休闲及配套节点30余处,沿线还设置了管涵造型的坐凳、箱涵结构展示廊,以及三段可供市民沉浸式体验的行洪廊道,直观展示“五山水利”。

  东海云廊东起呈圆形的东海云廊广场,西至方形的1840广场,寓意“天圆地方”,沿线不仅分布着北纬30°森林公园、口袋公园等众多自然景观,沿线还打造有竹山幽径、廊桥溪流、城市飘带等,将山海胜境、绿水青山、崇文重学、不忘初心、勿忘历史主题植入其中,让自然和人文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同时,引入VR、AR等高科技元素,建设时光隧道、观景平台、鸟岛展示馆等亦真亦幻,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空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在具体的打造上我们还进行了精细划分,充分利用绿道每段资源,凸显各自特色。”对于东海云廊每个点位的打造规划,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娓娓道来。真武山段主要展现以舟山唯一状元张信为首的读书人文化;擂鼓山段则更强调历史积淀,讲述定海崇文重学的故事;海山段由“海山之镜”清廉文化主题公园,时光隧道、海山隧道、海山城市飘带等景观节点组成,集中展现舟山城市发展变化……

  此外,东海云廊沿线还设置了22个路口,并配套建设多处停车场,满足群众多方面出行需求。

  始于颜值 终于“共富”

  2021年10月和2022年5月,东海云廊东山段和竹山段相继对外开放,昔日只会给定海老城区带来涝灾的山体,如今已成为山地自行车、徒步、健身运动、路跑等项目爱好者的打卡点。

  “最明显的就是双休日和节假日,来东海云廊打卡的游客明显增加,特别是旅行社组团游客特别多,光从东海云廊配套停车场旅游大巴停放数量就能看出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首批嗅到商机的文旅企业,东海云廊首个路段对外开放后,定海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就非常看好这条绿道经济引发的商机。

  该负责人给记者看了一个数据,近两年,仅这两段绿道已累计开展节庆婚庆、研学旅游等多元主题活动近百场,以及承办登山协会等社会团体活动近百场,其间更是通过将本土文化与美食、演艺、文创、零售等多业态融合,打造多个可体验、可娱乐、可消费的沉浸式场景,吸引了超200万人次前来游览体验,已成为市内外游客的新晋网红旅游地。

  东海云廊的开通为定海全域旅游发展迎来了新契机。为进一步提升市民游客游览体验,优化服务质量,东海云廊在各段周边配套建设停车场。定海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参照景区化管理模式对各段实施管理,并成立舟山东海云廊有限公司,围绕东海云廊日常运营管理等开展专业化、精细化运营管理。“东海云廊线路长,沿线设施设备多,我们在每一段都安排有专人驻地开展现场管理。”该负责人说,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感,他们还将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沿线广播、监控、路灯、景观水池亮化等实施远程管理,及时发现东海云廊各段存在的问题。

  游客的增长也推进了旅游线路及产品的开发,由此开发出东海云廊衍生产品。“东海云廊不仅仅是一条绿道。颜值是前提,由它带出的经济,绘就的共富图更值得期待。”提及东海云廊发展蓝图,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一脸兴奋,充满憧憬。根据计划,东海云廊将重新梳理山丘、水系、交通,串联河流、森林等碎片化的生态区域,打造完整、开敞的生态辐射带。云廊东西两端分别布局建设大型主题广场衔接定海湾,在沿线人居节点建设入口公园广场20余个,串联体育馆、图书馆、五大城市公园等功能设施,有效探索丘陵城市向低丘缓坡拓空间的新路径,持续打响定海城市品牌知名度,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东海云廊文旅体的融合,全线开通后也将为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提供新空间,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定海文化,以及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新场所。”该负责人表示,东海云廊建设的初衷,是让整个城市资源更平均、人城关系更融洽、市民生活更休闲舒适。正如五山水利工程自始至终坚持的建设理念:以民为本、系统创新、求真务实、铸就卓越,实现安民惠民富民。


今日定海 一版要闻 00001 绝非“边角料”,刮目相看东海云廊 2023-05-31 2 2023年05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