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文廊深藏底蕴为乡村赋彩增能
“真没想到,这个安静的山村有如此多的历史典故,还有一定深度的文化底蕴。”连日来,随着东海百里文廊的全线开放,从省内外各地慕名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在东海百里文廊白泉段各点位,几名市外游客边看风景,边谈论,他们沿着东海百里文廊白泉段一路行来,在余天锡故居、陈家大院等景点打卡留念。
近年来,定海以“古村古宅、古街古景、古刹古亭、古人古风”为基,充分挖掘古村落、古遗址、古井、古桥、古树等15类“古”资源,整合形成“定海山系列文化”遗存古迹400余处。这些“古”资源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定海各镇街道,有些甚至隐匿在偏远的深山冷岙。随着东海百里文廊的全线开通,定海在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时,将这些“埋藏”已久的“宝贝”发掘起来,吹开尘土,使其再现历史面貌,重新光彩照人。
今年初,文史学者汪乐彧与友人一同在干览镇隆教禅寺发现了柱础、古砖、门槛石等,根据形制结合史料,文史学者猜测这些会不会和宋代历史有关。这一发现引起了省市区各级文物考古专家关注。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的专家团来到隆教禅寺仔细观察了柱础,发现这些柱础与杭州南宋皇城遗址出土的部分柱础在石材、形制上比较相似。这一发现让隆教禅寺这一千年古刹又一次引起大众关注,古寺的历史也随着发现的这些柱础回溯到宋朝。接下来,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将对隆教禅寺周边进行标本采集,以进一步论证此地是否是宋代以来未被破坏的寺院遗址。
“目前全省宋韵研究如火如荼,舟山也不甘落后,在史志研究上,舟山宋韵记载颇多,但落实到文物,舟山还缺少足以印证宋韵文化的考古实证。如果此次考古有进一步发现,对舟山的宋韵研究将是突破性的进展。”干览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隆教禅寺是东海百里文廊干览段主线的一个重要点位,也是包含历史名人足迹的千年古寺,干览镇在推进东海百里文廊过程中,将古寺的文化故事融入其中,在做好历史文化保护的同时,将进一步进行考古发掘。
在做强历史文化挖掘的同时,定海还将之与自然风景、文旅产业等融合起来,并依托东海百里文廊承接多种运动赛事、文旅活动,形成一主多副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文廊激活业态
串起乡村共富链
依山傍海、竹木繁茂,沿着蜿蜒的山道漫步于盐仓街道新螺头村深处的黄沙岙,山间露出一座座别具一格的民宿。这里正是无数市民游客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黄沙·秘境”。2021年5月起,全市启动“星辰大海”计划,定海湾滨海示范段作为全市十条示范段之一先行启动建设,新螺头村作为该示范段建设的重要板块,围绕“新乡村社群”打造理念,以“星辰大海”为指引,不断赋予美丽乡村以新颖载体和丰富内涵,向着理想村的目标跨步前行。
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的迅猛发展,新螺头村抢抓机遇,通过统筹盘活闲置资产,改造精品民宿,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旅融合发展,山区变景区的嬗变正在上演。如今,街道正在现有成果上进一步进行美术馆、西班牙餐厅等业态建设。目前,美术馆主体工程建设完成80%,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西班牙餐厅土建工作也即将完成。值得一提的是,盐仓街道还计划在新螺头打造特色游泳池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这些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招引优质文旅业态承包,届时将成为新的网红乡村游打卡点。
新螺头村的成功转型是定海实现业态带动村民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定海积极谋划通过各类业态促进农文旅深入融合,切实实现村民增收。今年,定海依托东海百里文廊实践共富田园,让村民在田间地头就可直接售卖农产品,收获了不少村民好评。“杨梅马上可以上市,已经有许多游客提前跟我们打招呼,要买我们自家种的杨梅。”近日,在位于干公式镇青龙村的共富果蔬小集市上村民杨先生一脸喜色,忙得不亦乐乎。
共富田园、共富集市、共富工坊等乡村新业态俨然成为村民增收的又一有效途径。共富田园是定海探索打造的一个共富微单元,也是一种新的联农共富模式,主要通过挖掘东海百里文廊沿线果园、菜园等特色农产品采摘资源,因地制宜为农户配齐“服务六件套”,即一块文廊主线导视牌、一块田头温馨指示牌、一只小柜、一杆小称、一套农具、一个收款码,让游客自主购买田间地头最新鲜最正宗的定海本地农产品,实现“土特产”田间直销。第一批共设置了18个采摘主体点位。
山水美、村庄靓、产业兴、人和美……如今,全区上下正紧抓“千万工程”二十周年重大契机,围绕“再深化再提升”新要求,奋力争创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县,为全省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贡献“定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