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红柃共富工坊栽下家门口的“致富树”

该工坊获评首批省级“巾帼共富工坊”

  本报讯(记者 王胜 胡思佳 通讯员 葛琳璐 凌倩倩)近日,干览镇红柃共富工坊获评首批省级“巾帼共富工坊”。该工坊立足辖区柃木特色产业优势,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助力实现村美民富。

  走进位于干览镇龙潭街19号的红柃共富工坊,只见村民围在一起,加工处理采摘下来的柃木枝叶,经过挑拣、修剪、捆扎等工艺流程后,柃木枝叶变成了扇形叶束。记者了解到,柃木加工靠手工制作,红柃共富工坊的工人主要以女性为主,同时工作时间灵活且离家近,让不少中老年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现年70岁的龙潭村村民颜秀珠年轻时候在船厂上班,如今红柃共富工坊离家近、工作氛围也轻松,每月能有几千元的收入。

  据了解,红柃共富工坊由当地7位柃木加工行业带头人联合运营,并引入“工坊经纪人”,负责工坊人员吸纳、出货质量把关、车间安全生产、村民结对帮扶等日常管理。“我们把企业所需的柃木订单分配给工坊内的工人,她们再把采摘来的柃木枝叶加工成指定规格。对于刚来工坊的新手,我们会定时开展培训。”“工坊经纪人”周蕾蕾从事柃木加工行业多年,她告诉记者,以往各村柃木加工行业存在各自为营、信息滞后、人员分散等问题,加工订单大多和本地企业对接,企业生产有淡旺季,导致村民收入不太稳定。如今,在镇党委的牵线搭桥下,既解决了企业用工短缺问题,又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动作慢一点的大妈大姐平均每月的计件工资在3000元左右,到了下半年加工旺季,一个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周蕾蕾说。

  目前红柃共富工坊已构建起“1+2+X”模式,即“1个中心+2个村+X个来料加工点”,产业链涵盖生产加工、技能培训、制作体验、品牌销售等,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协作平台。同时,干览镇还搭建由镇联系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网格员组成的“红色管家”队伍,精准匹配“共富工坊”供需两端,为工坊提供点对点服务,并依托培训基地开展生产加工等能力技能培训30场次。

  “目前红柃共富工坊采取灵活的就业方式和弹性的工作时间,推出固定用工和灵活用工两类工作模式。”据干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企业发包业务、“经纪人”承揽调度、农户(小作坊)按需生产的技工模式,打破了原有来料加工层层外包的中介模式,实现供需信息精准匹配。自去年8月红柃共富工坊建成以来,已吸纳110余名村民、新居民就业,预计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同时,借助村党组织牵线搭桥,进一步盘活了辖区闲置厂房、农房10余处,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村民创收20余万元。

  扫码看视频


今日定海 一版要闻 00001 红柃共富工坊栽下家门口的“致富树” 2023-06-14 2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