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有你共富有你共享有你
▲上接第1版
党建联建“共建有你”
走进环南街道的海洲新天地小区,映入眼帘的就是“永远跟党走”立牌,触眼可及的都是党员商铺、党员责任区、和谐先锋号等浓厚的党建氛围。“我们住在这个小区感到很舒心,党员带头,全民参与,邻里互助,大家就像一家人。”年近80岁的乐老伯高兴地说,海洲新天地小区能有如今的面貌得益于小区党建引领的机制优势,党员居民深刻感受到只有织好“党建”这张网,串好基层治理“千条线”,才能管好小区“万千事”。
海洲新天地小区地处城区繁华地段,共有住户202户、商业店铺97家,属于商、住一体的半开放式小区,辖区餐饮、超市等业态丰富,商户、居民和物业之间的“三角问题”较为突出。自成立全市首个“红色物业联盟”以来,该小区构建起了“共融共促”的党建统领小区自治新体系,并在提档升级为“红色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后,创新推出民主议事“七步法”,把周边的机关单位、辖区企业凝聚起来,让党员居民办事、服务更便捷高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以党建联建为纽带,盐仓街道深入践行“有你定好·锋行盐仓”党建品牌,通过“村村共建”“村企共建”“单位共建”形式,联合市农业农村局、新螺头村和舟山市7412工厂等12家单位党组织共同建立乡村振兴党建联建机制,定期举行党建联席会议,协调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党建共建、文化交流、产业融合、治理协同、人才共育,有效议定结对帮扶9对,谋定联合发展项目13个。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从“握指成拳”到“十指交互”。近年来,我区还立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层次、系统性、规范化推进党建联建机制,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依托“村村共建”“村企联建”“结对帮建”等形式,打破地域限制、行业藩篱,探索“企业+项目”“产业+村集体经济”等组团模式,打造了黄沙乡村振兴党建联建、环南“小岛伙伴”党建联建等一批富有港城特色的党建联建样板,搭建起信息资源、资金技术、项目市场等共享平台,推动党组织争先创优、党员实干担当,汇聚起海岛乡村产业振兴的红色动能。
党建赋能“共享有你”
在昌国街道芙蓉洲路,有一处集能量补给、书香浸润、深度休憩、直播运维等8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暖“新”驿站,这是定海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昌国驿站。驿站成立以来,昌国街道针对辖区新就业群体较为聚集的特点,通过“古城红韵”党建品牌构建党建联建机制,举办各类暖“新”助“新”活动,服务帮助新就业群体,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双向奔赴”。
如何在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下,激活更大的服务效能?近年来,我区紧扣民生所盼所需,在党建统领下,以项目为抓手,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对公共空间的系统规划与布局,推进对既有空间的有机更新与功能提升,打造出了更多可赏可憩、贴近贴心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我们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等‘他乡人’群体,依托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实体载体,精心打造46个暖心服务驿站,构建涵盖就业咨询、婚恋交友、维权帮扶、子女就学等12个大项、34个小项的全周期成长服务体系。”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政府在提供丰富服务的同时,也鼓励这些“他乡客”发挥自身所长,加入城市治理、海岛服务等队伍,担任“街巷管家”、兼职网格员等,做海岛城市的建设者、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暖心服务的发动者,推动形成“以服务换服务”的循环体系,着力构建“主客共享”的“暖心城市”。
多年来,我区还坚持以党建引领推进民生实事,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推进“e定好养”智慧养老体系建设,投运5家幸福食堂;关注偏远村岙民生需求,创新开展“暖岙”行动,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解决困难诉求超1.8万个,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共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