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就读率100%
我区新市民子女量化入学受益人数创历年新高
本报讯(记者 倪妮 通讯员 段海鸿)记者近日从区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了解到,我区连续两年实现新市民子女量化入学就读率100%,其中今年共有946名新市民子女获得公办入学资格,受益人数创历年新高。
“我区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撤销唯一一所公办新市民子女学校,并安排校内学生到周边公办学校就读,进一步提高新市民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确保在定工作就业的新市民群体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区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在今年3月我区还出台了《定海区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修正并完善了新生入学、转学插班的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持有定海区签发的“浙江省居住证”入转学门槛做了进一步的放宽调整。全区居住证量化入学公办学校录取率达从2017年65%提升到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实现100%,累计有5094人获得入读公办学校资格。
“‘量化入学’事关子女入学,一直是新市民的头等大事。今年定海区居住证量化入学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受理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效应,我们还积极拓展量化积分管理服务内容,实现涉及新市民服务事项‘全领域’。”该负责人说,今年“浙里新市民”服务云平台实现了迭代升级,建立了更加健全的新市民大数据共享共联机制,形成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良好局面。同时,区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在受理期间多平台快速及时准确回应新市民诉求,量化积分入学评审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申评期间累计接听咨询电话、接待来访千余次,微信公众号平台答疑解惑200余条,联合评审单位及时、有序处理系统办件1.3万余件。
我区自2017年推出居住证量化入学申请工作以来,新居民咨询、报名热情持续高涨。近年来,全区申请人因个人金融信用不良记录和违反交通、治安、城市管理受到行政处罚的扣分均有所下降,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无偿献血、加入中华骨髓库等公益活动,获得加分情况逐年增多,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