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水织锦绣美丽定海谱新篇
▲上接第1版
护好“生态圈”
守护生物多样性
中华凤头燕鸥、彩鹮、春兰、义乌小鲵……绿水青山间,珍稀野生动植物生机勃勃。这背后,是我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今年4月,我区开展春季生物多样性调查行动,市生态环境局定海分局委托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动植物调查,进一步摸清动植物“家底”。在此次调查中,调查团队一行勘察记录到不少珍稀野生动植物,其中包括今年首次在我市记录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彩鹮。在本次春季调查中,调查团队记录到陆生维管植物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明党参、春兰、浙贝母等,濒危物种舟山新木姜子(EN濒危)、毛茛叶报春(VU易危)等。
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唯一的省级海洋鸟类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我区积极开展保护区发展的综合建设,全面提高保护区各项硬件设施及自然保护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我区还积极开展鸟岛全景慢直播、实景调研、科普研学等宣教活动。
“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生物宝库。”市生态环境局定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孕育着丰富且独特的生物资源及自然生态系统。为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区治保并重,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成功申请2023年省级“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推进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完成1524.38亩耕地抛荒整治年度任务。同时,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开展增殖放流5425.5万尾(只),全面推进伏休季执法工作。
实现“绿色转换”
走好绿色共富路
水清岸绿的大通湖,野鸭群游,天空中的白鹭不时掠过湖面;田舍乡居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处处都是迷人的乡村风景。今年5月东海百里文廊全线贯通,定海“千万工程”实践迈上新台阶,通过深挖文化底蕴进一步实现和美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景。
缤纷六月,绿树成荫,走进位于干览镇的南洞艺谷景区,环境清幽静谧,竹林青翠欲滴,置身其间,绿山青山尽入眼底,美不胜收。景区内,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游客们三五成群,或漫步云游,或驻足欣赏,纷纷沉浸在新建村的好山好水好生态中。“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来这里度假休闲,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感觉不仅洗了肺,还净化了心灵。”游客张女士说起在景区游玩的感受,满是称赞。作为东海百里文廊的一个重要节点,南洞艺谷景区是不少游客游玩打卡的人景点。近年来,我区以“两山”理论、“双碳”目标为指引,创新打造“东海云廊”、“东海百里文廊”两条生态长廊,融生态路、景观路、健身路、文化路、旅游路、共富路于一体,推动沿线资源变资本、风景变前景。蜿蜒通畅的彩色文廊通道串联起我区城乡,沿路的特色彩绘和景观节点、风情小巷为文廊增添韵致。
在以东海百里文廊为代表的一个个项目引领下,我区美丽资源正不断向美丽经济转换。今后我区将以农旅产业为切入点,切实做好“农业+”文章,因地制宜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通过美丽风景带、共同富裕示范带等重点项目的打造,培育带动一批乡村精品研学路线,形成区域性乡村研学格局,加快闲资源转化为活资产,让农村的资源“活”起来,让农民的口袋“富”起来,让我区实现“颜值”向“价值”的转变。
在人居环境逐渐向好的过程中,我区还通过倡导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方式,推进居民生活领域低碳化,积极把绿色理念融入生活、融于日常。此外,我区汇聚海岛生态环保志愿力量,以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的理念让绿色公益活起来,形成了“古城定海、志愿有你”、“东海渔嫂”、“全民掸尘”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和“城市啄木鸟”、“美之声”等优秀环保公益组织,成功打造“海岛萤火虫”帮扶项目、“城市啄木鸟”社会治理志愿项目、“蓝海牧歌”环保公益计划等10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