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全域融合串起城乡幸福圈

  □记者 尹倩倩 王胜 通讯员 龚恩磊 柴莹莹 张晶晶 

  到店打理事务,准备门店营业,在东海百里文廊白泉段经营起望潮咖啡,这是返乡创业者周鼎华每天的日常。从浙江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90后的周鼎华没有留在大城市生活,而是选择返乡创业。“如今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有四通八达的马路,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返乡创业我觉得大有可为。”周鼎华信心满满地说。

  从整治人居环境,到打造美丽产业,定海乡村悄然蝶变,让许许多多像周鼎华这样怀揣梦想的新青年欣慰于自己的返乡选择“做对了”。在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定海沿着“八八战略”的指引,以“千万工程”为主线,依托东海百里文廊的打造,加快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串联起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风景线,开启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

  “来过我们村的人都夸我们村干净漂亮”

  驱车在舟山东西快速路上驰骋,车行至双桥出口处,一幅美丽“画卷”跃入眼帘,景村一体、风光秀丽,这里是双桥街道紫微村。生机勃勃的田野、干净整洁的村庄、宽阔平坦的道路,吸引着我们一路走进这座坐落于东海百里文廊沿线的美丽村庄。“以前村里的烂泥路很难走,尤其在下过雨以后,出门总是深一脚浅一脚。”现年64岁的紫微村村民董抱娣指着家门前的一片景观湿地说,以前此处是一片闲置土地,杂草丛生,环境状况堪忧。变化发生在去年,东海百里文廊双桥段重要点位紫微庄休闲驿站打造形成,原本杂乱无章的土地“变身”成了农耕文化广场,波光粼粼的池塘水清景美,田埂增设了栈桥,农房粉饰了统一门头。“村里的环境变化挺大的,我们仿佛生活在一座整洁美丽的公园,来过我们村的人都夸我们村干净漂亮。”目睹村庄的发展变化,董抱娣感慨万千,而这也是大多数紫微村村民的共同感受。

  靓了乡村,浓了乡愁。紫微庄休闲驿站,是双桥街道依托东海百里文廊打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一处缩影。沿着铺展一新的柏油路在紫微村由南向北步行至文化苑,“引路”的是粉刷一新的民居、规整的公共停车位、造型美观的路灯和新开张的“偶遇”茶荟馆。“我们依托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的契机,对文廊沿线各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更新迭代,乡村绽放出别样风采。如今,村民们对家乡的美好憧憬,正悄然变为现实。”双桥街道党工委委员童丹将紫微村旧貌换新颜的“历程”娓娓道来,该街道还整合紫微村的生态、文化资源,突出“古村茶韵,木偶奇缘”主题,打造非遗宽窄巷,微改提升双桥文化苑,内设木偶戏展陈馆、双桥文化驿站,不仅展示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村民还可在双桥文化驿站观看定海布袋木偶演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该街道还在东海百里文廊双桥段打造了福泉村(温泉体验馆)、临溪公园等,并串联双桥“十五古”中古亭、古井、古桥、古刹等文化元素,逐步探索实现集温泉康养、旅游观光、乡村研学、文艺展示、生态奇观于一体的乡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不断提升村民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结合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域创建,定海通过自然景观文化旅游节点打造、配套设施改造、导览导视系统建设等,补齐文廊沿线基础设施短板。现如今,粉刷一新的农居、设施齐备的活动广场、造型美观的路灯等,成为越来越多乡村的标配,让一个个昔日隐匿在山林尽处的乡村变成了现代版的桃花源,也实现了老村重振、产业新兴、村民共富。

  “让更多的村民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在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一座纯白色的建筑矗立在马岙村村道旁。隔着篱笆院门,透过偌大的落地窗看去,鹅黄色的灯光若隐若现,平添了几分神秘感。走进院落,闻着咖啡香,推门而入,记者这才发现竟是一家藏匿于乡村的西餐厅。“欢迎光临,请问您有预定吗?”听闻推门声,知否bistro(马岙店)餐厅主理人邵蓓蕾忙迎了出来,略带歉意地说,“不好意思,今晚的用餐座位已经订满了。”

  一家地处乡村的西餐厅为何有如此火爆的生意?记者带着诸多疑问细细打量起店内的陈设,只见整家西餐厅并不大,但在空间打造上仿佛将自然风光搬入室内,大片大片的透明玻璃窗将马岙村山野的风景框成了一幅随四季时节变化的风景画,让人们在享用美食时还能感受到自然的蓬勃与生机。“店内环境精致优雅,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这里用餐,心情也格外轻松愉悦。”从普陀东港特意赶来这里用餐的市民徐女士说,店内菜品丰富、环境雅致,是她和朋友聚餐的首选地。

  自该店试营业以来,凭借风光旖旎的乡村美景,以及周边丰富的业态布局,西餐厅吸引了不少村民游客前来探店打卡。“我们还打造了更为丰富的庭院业态场景,增设了中式茶点服务,还在院落一角打造了‘岛与书房’,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借阅书籍,体验乡村慢生活的独特魅力。”邵蓓蕾此前与朋友在城区开设了3家咖啡店,此次选择在定海乡村开设第4家店,正是因为看中了东海百里文廊沿线的自然风光。邵蓓蕾也坦言,第一次在乡村开店,心里没底,如今生意越来越红火,更加坚定了当初的创业理念,“想把更多的城市业态融入乡村振兴的场景中,让更多走进乡村的游客看到乡村的新面貌,也让更多的村民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沿线已经引入了餐饮茶寮、非遗手作、露营潮玩、主题市集等文旅业态和活动,吸引了周边村民和城市游客纷至沓来,其中不乏从外地远道而来的旅游团队,周末日均客流量达到了5000人次以上。”舟山千年马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佳逸说,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沿线还在打造摄影馆、中餐厅,进一步丰富乡村业态。

  在马岙街道马岙村感受“内外庭院”慢生活带来的惬意;在盐仓街道叉河村享受“樟树下”咖啡馆慢时空的文艺风情;在小沙街道心忆空间体验非遗手工掐丝珐琅……如今在东海百里文廊沿线村庄,咖啡、餐饮、民宿、手作坊成为了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着美丽“颜值”市场“价值”转换。

  “我在家门口找到了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这边是5公斤一袋的,今天上午都要配送完成。”“这边是礼盒装,大家赶紧分装。”早上6时许,还未到直播间开播时间,位于东海百里文廊岑港段的“好岑光”共富工坊已是十分热闹。随着当地玉米的大量上市,当天有1250公斤玉米等待分装打包,送往前期预定的客户手中。

  ▲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我们这几天都是全员齐上阵,从早忙到晚,周末都没闲着。”在众多忙碌的身影中,记者看到了村民王军定,只见他手脚麻利地分拣着刚从小板车上卸下的玉米,称重、打包、封箱、装车一气呵成,虽然忙得汗流浃背,但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我以前没啥稳定的工作,50多岁了想找份工作也不容易,就给村里干干零活。自打‘好岑光’共富工坊开业以来,我在家门口找到了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比原来每个月多挣1000多元呢!”王军定笑着说。

  “好岑光”共富工坊位于东海百里文廊岑港段白龙潭点位,汇聚了众多岑港特色的优质农特产品资源,其运营方通过新媒体运营、直播带货、村企合作、乡贤加盟的模式,不断打响当地农特产品服务品牌,促进岑港农特产品增值拓销,进一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致富。“自东海百里文廊贯通以来,我们在白龙潭点位设置的共富工坊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游客品尝当地农特产品后,经常向我们预定,我们也借此机会让村里闲置的劳动力参与到果蔬采摘、打包等一系列工作中,增加村民的收入,为他们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通过“好岑光”共富工坊相关负责人傅天宇,记者了解到,“好岑光”共富工坊开业以来,已累积销售农特产品15余万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2万元,带动村富余劳动力30余人,人均增收约2000元。下一步,该共富工坊还将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拓展客户群体,并在幸福邻里中心打造共富直播间,通过拓宽线上销路,形成共富效应。

  “共富集市、共富工坊的打造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也切切实实让村民享受到了东海百里文廊带来的实惠。”岑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姚一林透露,他们计划通过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结合东海百里文廊重要点位打造共富集市研学游活动,将各个研学点位串联成线,形成东海百里文廊岑港段微度假路线,从而带动岑港优质农特产品销售,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好岑光”共富工坊是街道拓宽群众共富路的有力实践。目前,各镇街已在东海百里文廊沿线陆续开辟了共富田园、共富集市、共富工坊等富农点位,引导沿线村民在各点位销售当地农特产品,助力群众稳定增收。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徜徉于东海百里文廊,城市的蓬勃活力与乡村的历史底蕴融为一体,城乡融合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也为开启现代化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日定海 一版要闻 00001 全域融合串起城乡幸福圈 2023-09-01 2 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