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
让马岙街道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活”起来
本报讯(记者 胡思佳 张艇 通讯员 柴莹莹 周妤芳 赵丽)近年来,马岙街道发挥文化优势,凝练千年马岙的历史文化脉络,深化马岙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赋能、多元融合,推动传承具有马岙特色的文化基因,迸发马岙新活力。
马岙博物馆日前迎来了新一批游客,接待他们的是博物馆内的“小小讲解员”。站在展厅内,“小小讲解员”沿着海岛探源、文明曙光、稻作东传等板块,为游客们讲解了新石器时代起马岙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一件件马岙各个时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展品展示,也让游客们对马岙“海岛第一村”的“前世今身”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来自马岙中心学校的曾楚汐担任“小小讲解员”已有1年时间,她告诉记者,利用假期为游客进行讲解,不仅加深了自己对马岙海洋文明历史的了解,也更好地传递了马岙的历史文化。“马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稻香文化,还有很多土墩遗址,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岙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马岙博物馆积极搭建平台,培养了一批“小小讲解员”队伍,还依托团区委力量,在全区各学校开展“小小讲解员”报名活动,充实文化传播力量。
当天,马岙街道马岙村和马岙博物馆还联合开展了“我在礼堂学土墩文化”活动,活动从马岙村文化礼堂“搬”进了博物馆,小朋友们现场了解到马岙的土墩遗址及出土的各类器具,并以沉浸式的方式体验了陶艺制作,亲身感受不一样的历史文化。
“我们作为浙江省第一家乡镇级博物馆,除了基础性的拓展活动,还在线上打造了微信公众号平台,挖掘每个区域、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据马岙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他们线下也积极与各学校、单位合作,以讲座、展览等方式丰富游客体验,以后将进一步提升软硬件,在展陈方面增加更为多元化的互动体验。
近年来,马岙街道深入挖掘和展示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厚植文化底蕴,借助东海百里文廊打造契机,依托辖区历史遗存、自然环境、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了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并以“翁山樵隐”、“凌波问奇”、“古德有邻”三大主题为主线,以实景方式将马岙人文历史搬到了室外,让游客在沉浸式中参观感受不一样的历史文化。沿着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徒步前行,在“光霁堂”等景观节点,了解马岙的“五陶文化”、在团结水库附近聆听单奇洞的历史传说、在唐家老街感受300余年来马岙唐家的历史变迁……“马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感觉不虚此行,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带孩子多来周边走一走。”学生家长李冬梅说。
“我们将持续深耕千年马岙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化文化赋能、多元融合,推动马岙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据马岙街道党工委委员陈文杰介绍,他们将突出保护再强化,重点推进“固化+活化”齐头并进,并加快建成“千年稻香馆”,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加快集聚土墩陶艺馆等一批体现海上河姆渡文化的新业态,同时将建立健全马岙“十五古”、土墩遗址等马岙特色乡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机制,以海上河姆渡文化、古稻农耕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加快构建具有马岙特色的海上河姆渡文化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