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育英才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定海教育工作综述
![]() |
□记者 王晗璐 通讯员 董海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我区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建立和完善教师人才梯队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层次、高起点的教师队伍。
强化党建
抓住教育的“根”和“魂”
进入新时代,教师的核心使命当数立德树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抓规范、促提升,努力推动系统党建工作出成效。”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党支部“三会一课”常态学、教职工政治理论全面学等方式,定海区教育系统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教师的政治信仰和党性修养,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同时制定并实施了教育系统党员五年轮训计划,采用分散集中结合、线上线下并进的方式开展党员轮训。
区教育局还借助全区“152”创建行动培育计划,开展“蓝海红帆 八百行动”党建结对共建,做好省“远教进民办学校”试点工作。目前,我区唯一的一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定海区育才学校)和高端民办幼儿园(舟山市博伊幼儿园)已建立了党支部,两所学校还出台了《党建指导员管理办法》,将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进了学校章程,学校党组织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去年,我区重新修订了《定海区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细则》,将党建在学校发展性评价中占比提高到15%;制定并实施了“六航十八化”学校清廉指数考评细则,认定首批区级“清廉学校”示范校9家;把创建“党建品牌”同打造“清廉学校”、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在“育、选、推、学”上下功夫,全系统共有28家党组织单位创建了“金种子”项目。
继承创新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海岛教师招引难、发展难、留人难等问题一直是我区教师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我区对照“德能勤绩廉”选育用管标准,组优配强海岛教师队伍,增强教师发展内驱力,引导教师扎根一线,将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开辟特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师资“双引进”补充机制,在大力引进银龄教师的基础上,持续实施农村海岛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每年委托杭州师范大学定向培养紧缺学科教师到海岛学校任教,至今已经实行五个批次共定向委培了50名优秀后备教育人才。
在此基础上,我区不断打造人才“领军队”,以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后备名师”、“后备干部”、“种子教师”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为平台,着力培育一支在市内外有影响力的本土教育力量。“工作室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名优教师的示范带领作用,切实提高了成员们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能实现工作室成果的最大化分享。”舟山市学前教育郑磊瑛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郑磊瑛告诉记者,该工作室成立至今,将学前教育课程样态创新通过讲座、教研等方式辐射至众多幼儿园,为培养青年教师队伍作出贡献。
在机构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我区还加强了人员编制在学段、学校和城乡之间的动态调整、合理配置,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机制,推进“县管校聘”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进行“岗位统筹、双向选择”岗位竞聘,助力教育共同富裕。在义务教育教共体全覆盖基础上,每年安排100人次市区级名师、名班主任及学科教研员到海岛农村学校蹲点送教示范,近年来已有150名农村年轻教师到城区学校定期上挂培养。2022学年,全区教师城乡支教轮岗人数达到119人,占在编教师总数的5.6%。
赋能提质
着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
“近三年来,通过秋季现场招聘、春季公开招聘,共招聘在编教师79名;委托杭师大、湖师院定向培养教师28名;通过区人才平台招聘“双一流人才”1名;选聘银铃教师6名,进一步充实了定海教育队伍力量。”区教育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以“人才强区、人才强教”为出发点,不断加大引才、育才步伐,着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
同时,我区通过建立实施“六航”体系培养模式,不断加强教师人才梯队建设,制订《定海区新教师成长培养实施方案(修订稿)》,并按照《定海区青年教师新苗奖实施办法》来考核三年内新教师,今年以来,已有285名新教师获得新苗奖荣誉称号。“我们不仅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也不断强化特技教师的的‘归航’培养。”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让这些评上省特级、正高级的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建立培养团队,带领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引领定海教育向更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我区还强化“越是艰苦、越是偏远、待遇越高”的政策导向,部分奖项名额分配向农村教师倾斜,以加大对向农村薄弱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的支持力度。制定了《定海区借调留城培养教师化解方案》,三年来,通过竞聘型进城考试、回原编制学校、校际调动等方式,理顺了所有留城培养教师(84名)、借调教师(77名)的人事编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