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山与海的“双向奔赴”

  □记者 韩地枰

  绿意连绵的大巴山脉与东海之滨的美丽群岛遥遥相望,一西一东,山海相依。因为东西部协作,让定海与四川省宣汉县这两座相距1800公里的城市紧紧相连。资源、技术、人才、经验……一个个定海—宣汉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在宣汉遍地生花,结出累累硕果。

  大项目赋能地方发展

  在位于宣汉县普光经济开发区的四川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建设现场,吊塔林立,机械声此起彼伏。“全厂10公里地管铺设完成,成品及中间罐区36台储罐基层完成,全厂7条主管廊基础施工完成……”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张叶飞边带领记者参观边介绍道。

  四川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是东西部协作产业示范项目和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近年来,定海驻宣汉帮扶工作队主动融入配合市、县两级招商工作专班,合力促成浙江正凯集团230亿元先进智造产业园落地宣汉。

  四川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占地3000亩,计划总投资230亿元。首期投资120亿元建设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项目,其主要产品乙二醇广泛应用于聚酯纤维、光学膜、防冻液等工业制造业的原材料,其联产电子级DMC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电池的电解液、合成PC原料等。“接下来,我们将积极与各大科研高校建立合作平台,着力打造聚酯产业链、新能源电解液等新型产业集群,全力建设以天然气为原料制造乙二醇行业内第一的绿色生态标杆型企业。”提起项目建设,张叶飞信心十足,他说,该项目的落地建设离不开定海的大力支持。

  定海驻宣汉帮扶工作队专门成立浙商服务小组,引入舟山营商环境改革“投资项目审批一张图”经验,联动发改、招商、投促等部门力量,协助企业顺利完成项目前期筹备开工相关事项。同时,确定“引上游、接下游、抓龙头、带配套”发展思路,分期建设年产120万吨MEG联产10万吨电子级DMC项目、聚酯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工作队经常来项目建设现场了解我们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为我们解决问题。”张叶飞告诉记者,前期,工作队了解到项目建设工地通水困难,工人无法用水后,及时与宣汉县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帮助项目建设现场解决通水问题。

  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重阳节前夕,宣汉县大成镇马滩村的“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坝坝宴再次飘香。全村1200余名60岁以上村民代表来到浙川东西部协作蜀宣花牛共建产业园,参加村里为他们举办的“坝坝宴”。

  “得益于村里对项目的大力支持,让项目得以顺利建设,我们产业园也想反馈村民,为他们做些什么。”浙川东西部协作蜀宣花牛共建产业园负责人李鑫春告诉记者,产业园是近年来定海与宣汉东西部产业协作项目之一,项目高标准打造“蜀宣花牛”种牛育种繁育、乳肉性能开发利用、优质牧草种植收储加工、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园。

  李鑫春随后带领记者来到肉牛培育基地。一个个牛棚映入眼帘,耳朵上挂着吊牌的蜀宣花牛悠哉地吃着饲料,牛场目前存栏规模近5000头。除了注入资金,定海驻宣汉帮扶工作队还积极推动两地开展科技协作,依托舟山成熟的海鲜液氮冷藏技术,促成“蜀宣花牛肉品质保真技术与装备研发应用”立项浙江省2022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科技合作领域项目(浙川东西部协作科技合作项目),不断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宣汉县大成镇副镇长向小丁告诉记者,有赖于定海投入的资金,该镇马滩村集体以入股形式资助该产业园开展建设经营,获得收益分红。“现在很多村民都到浙川东西部协作蜀宣花牛共建产业园工作!”宣汉县大成镇马滩村村民张梅英高兴地说,家门口就业很方便,牛产业还带动致富,大家都很欢喜。在大成镇,像张梅英这样依托蜀宣花牛养殖产业致富的群众还有很多。蜀宣花牛的养殖能够为村民增收多少?宣汉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一组数据:目前种牛年蓄栏规模5000头,带动牛产业年产值3亿元,给大成镇10个村每个村年均增收近10万元,其中项目所在村增收将近20万元,当地农民年户均增收1.2万元。

  ▲下转第2版


今日定海 一版要闻 00001 山与海的“双向奔赴” 2023-10-25 2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