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斤秸秆可兑换1斤肥料
秸尽所用变废为宝
![]() |
本报讯(刘攀攀 倪妮 通讯员 叶珂妤)“田里的秸秆可以回收利用了!”近日,在白泉镇皋泄村,村民张舟益将秸秆装上车后,赶往村子里的秸秆集置点。
张舟益每年都会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每到丰收季,一家人既喜又忧。喜的是农作物丰收了,忧的是田里的秸秆不知该如何处理。“最开始都是把秸秆烧了还田,但对环境污染大,禁烧后只能堆在地里。今年可不一样,村里有了新办法,30斤秸秆可兑换1斤肥料。”张舟益不禁点赞道,用秸秆换肥料,不仅把以前很难处理的秸秆妥善处置,还让农户省下了不少买肥料的钱,是个好政策。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解决秸秆焚烧源头问题,皋泄村在常态化开展巡查、宣传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方式,在辖区开展“秸秆换肥”政策,提高农户参与回收秸秆的积极性,推进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秸秆换肥”政策推出后,受到了农户们的欢迎。在该村的秸秆集置点,记者看到空地上堆着不少回收的秸秆。短短半小时,就有不少村民兑换肥料。皋泄村也专门安排了工作人员负责兑换工作。“普通家用三轮车一车大概兑换8斤左右的肥料,农户都很积极,多的一天能运个十几车过来。”据该工作人员说,自“秸秆换肥”政策推出后,皋泄村已陆续回收秸秆30余吨,部分回收的秸秆会当场进行处理。
循着该名工作人员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秸秆集置点放置着两台秸秆粉碎机,工作人员在对回收上来的秸秆进行粉碎。据皋泄村党委副书记舒军杰介绍,回收的秸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处理,量少的通过粉碎机现场粉碎后分发给农户还田,量多的统一收集运至有机肥厂制作成有机肥料,而有机肥料将再次通过“秸秆换肥”政策兑换给农户,让秸秆真正实现循环利用。
运送至有机肥厂的秸秆是如何转化成有机肥料?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舒军杰口中的有机肥厂——位于岑港街道的林宝农业专业合作社。走进合作社,堆肥区像小山一样的乌黑肥料映入眼帘。厂房内,工作人员用将秸秆运至粉碎机内进行粉碎。在成品区,一袋袋有机肥料完成打包后,准备装车发货。该合作社负责人阮连平告诉记者,他们从定海各地收集猪粪、秸秆等材料,将猪粪、木屑、秸秆、发酵剂等按比例混合搅拌并储存于发酵池内,发酵一周后用铲车来回翻动,20—25天反复操作后便完成发酵。最后,经过筛选、粉碎等精加工后,一包包有机肥被运往农户手中。
“‘秸秆换肥’让废弃物得到再生利用,有效避免了秸秆污染和焚烧现象,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的大方向。”据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秸秆制作成有机肥料,不仅实现废物再利用,还能有效提升耕地地力,提高土壤碳汇,减少农户们自行处理秸秆负担,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全区在各村(社区)设置了81个秸秆集置点,可就近接收农户的秸秆。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