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3版:海洋文化

鸦片战争首战地近代史端定海城

——浙江海洋大学鸦片战争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记述

《舟山与鸦片战争史料选编》首发式举行
东海云廊竹山段
浙江海洋大学鸦片战争研究中心成立

  □记者 史峰

  五年前的12月1日,浙江海洋大学在定海成立了浙江海洋大学鸦片战争研究中心,该校也成为全国3000余所高校中唯一成立鸦片战争研究中心的大学。鸦片战争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是“校地共同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研究成果共享”的一种创新和探索,也是提升学校服务地方水平,助推海洋人文历史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 运行五年来,鸦片战争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目前在基础研究、学术研究、对外宣传及研究成果转换等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研究中心主任王和平。

  ◆明确目标 开展研究

  “大学主办,地方支持,民间参与,成果共享”,这是校地合作的宗旨。为此,在浙海大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中心建立了一支由国内顶级专家和本土学者组成的研究队伍,以鸦片战争在浙江战场研究为主要方向,开展相应的研究。史料是历史研究的生命,史料收集是研究者的必备工作。长期以来,浙江在鸦片战争史研究方面落后于广东、福建等省份,这和浙江尤其是舟山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称。为此,研究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力量着手编辑《舟山与鸦片战争史料选编》。研究中心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清代军机处原折、军机处全宗录副奏折、上谕档、宫中全宗朱批奏折及英国外交部收藏并已解密的鸦片战争1839—1841年有关浙江舟山的档案、英军在华战争记录及地方档案史料近千万字,在梳理、对比、分析、翻译和研究的基础上,精选了一百万字的档案入编,总条目超过500条,其中中方宫廷档案270余条,英方档案及战争记录170余条。此书由研究中心和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联合编辑出版,这是舟山目前为止编辑出版的最为完整、最具权威性的一套鸦片战争在浙江舟山的基础研究史料书,也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事件的史料书。为了及时掌握研究动态,研究中心从2019年初开始收集和编辑《鸦片战争在浙江舟山研究文集》,该文集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43篇国内专家、学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起因、战争经过、定海战役对整个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其英军侵华轨迹的转移、舟山换香港和再以香港换舟山动因的文献。文集还收录了北京中学语文教科书《不屈的定海》、《竹山门》、《定海抗英六昼夜》及北京中学历史教科书《国门洞开》等反映舟山定海的教材,全书共计35万字,2019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自2020年初《鸦片战争·海防文化》被命名为浙江省十大著名文化标识建设培育项目之一后,研究中心配合文旅部门、鸦片战争纪念馆开展《忠荩可风》系列丛书的编著工作。《忠荩可风——定海三总兵》是为讴歌定海三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及定海军民抵御外辱的英雄事迹,以铭记历史。该书是文史与文学相结合的一种通俗读物,适合大中小学生及广大旅游者阅读;《忠荩可风——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百将题碑与馆藏书画集萃》一书,收录刘华清、张震、迟浩田等70余位共和国将军和刘江、姜东舒、朱关田等40余位书画家为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及纪念馆的题词和书画作品,以讴歌定海三总兵及定海军民抵御外辱的英雄壮举,以激励后人。为恢复和提高浙江舟山在鸦片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根据各自实际开展研究。王和平编著出版了《国门洞开:鸦片战争爆发地——定海》,全书八章,约30万字,详尽地论述了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葡关系、中英关系、第一次定海被侵占及民众抗英与舟山换香港、英军再次占领舟山及宣布定海为自由贸易港,以及香港换舟山及中英《退还舟山条约》签订的全过程,史料详尽,论述清晰,是一本系统介绍鸦片战争在浙江定海且可读性较强的图文版学术著作,该书于2019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中英第一次血战——鸦片战争1840年浙东抗英全景记录》,这是由研究中心研究员夏重与邱妤玥合著的,作者通过对英方战争记录、英文报纸期刊、英军战果汇报及回忆录等进行疏理、甄别的基础上,对鸦片战争在浙东进行了系统阐述,共十章,约27万余字。“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7月5日爆发的定海战役是中英两国第一次海陆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战役,拉开了近代中国百年伤痛的序幕,在鸦片战争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自序中说。该书于2021年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成果转换 服务社会

  为了提升学校服务地方和社会的水平,助推海洋人文历史研究,研究中心在以下方面作了努力。参与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改造提升和策展工作,成立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郦永庆和研究中心主任王和平领衔的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策展研究课题组,策展主题突出了“鸦片战争首战地,近代史端定海城”这条主线,努力将纪念馆打造成为国内著名的遗址性纪念地和国内著名的红色旅游纪念地。2021年底,该策展文案获中央宣传部批准,2022年7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参与竹山“英雄路”建设与文化植入工作。竹山是第二次定海保卫战的主战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英雄之山。为此,研究中心配合有关部门在东海云廊竹山段“英雄路”建设中,提出地面文化标识、三节源、警钟长鸣、可风泉、忠荩井及“竹山:不能不走的英雄路”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认同与采纳。同时,参与编写“东海云廊”竹山段导游词等,参与定海保卫战精神提炼及内涵表述语征集。

  为了进一步挖掘、提炼定海保卫战精神,从2022年9月初开始,研究中心配合定海区委宣传部等部门做好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忠勇节义”精神的提炼及解读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精神”内涵表述语征集活动中,得到了全国23个省市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共征集表述语691条,经专业人士筛选评比,“抗英夷三镇昭勇,卫定海四戎成忠”及“英勇照天地,忠义定海山”获一等奖。通过征集表述语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舟山定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参与定海海防文化建设创新培育方案的起草工作。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深化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发挥《鸦片战争·海防文化》标识的引领作用,将定海打造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海防文化的重要地标,助力文旅融合,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研究中心根据有关部门要求,起草了以“一核、二廊、三带、四关、五线”为主要内容的文案,被有关部门采纳。

  ◆文史结合 注重效果

  为了将学术成果转换成通俗读物,让大中小学生能读懂和喜欢这些历史读物,研究中心在史学与文学融合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并积极完成相关课题。《抗英忠烈》作为“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之一,被国家列入“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全国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为此,王和平和我市作家阎受鹏承接这一课题任务后,从编目着手,反复探讨,并注重文史融合,以增强可读性。全书八章,近十万字,这是一本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俗易懂的教材。2020年6月,该书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碧海忠魂》一书是另一个重大课题,也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该课题由王和平与我市作家孙和军共同完成,该书近十万字,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引人入深的故事,再现定海三总兵从少年立志到墨绖从戎,从临危受命到血洒海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丽人生,是一本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已于2023年11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为纪念“1997公祭三总兵,迎香港回归”大型系列活动22周年和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开放25周年,王和平分别撰写了《牢记历史,勿忘国耻——1997年“公祭三总兵,迎香港回归大型系列纪念活动记》和《抗英守竹山,遗址辟公园——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建设鲜为人知的故事》;夏重等撰写了《鸦片战争首战,舟山抵抗到底有多顽强》、《鸦片战争第一次定海保卫战若干问题研究》、《鸦片战争初期英国女俘被囚始末》等文献。

  ◆加强宣传 扩大影响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多次接受省级以上新闻媒体的专访并播出,在业内及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研究中心负责人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4中文国际《记住乡愁——定海古城》栏目组专访,在2020年1月分两集播出,其中“鸦片战争在浙江舟山”占三分之一篇幅,影响较大;接受浙江电视台《跟着档案去旅行——定海古城》栏目组的专访,其中反映鸦片战争在定海播出时间段占三分之一以上;接受北京卫视《北京故宫》成立600周年栏目组专访,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鸦片战争纪念馆、姚公殉难处、包祖才纪念牌坊等在第九集《国殇》播出。研究中心负责人还赴浙江衢州参加“浙里禁毒”第一课宣讲,并于2023年9月12日在《浙江新闻》播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建富作为央视地名大会首席专家,将舟山地名及有关鸦片战争内容搬上央视屏幕。在2022年5月1日东海云廊竹山段开放时,研究中心负责人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并全程播出;2023年5月27日东海云廊全线贯通开放时,研究中心负责人作为特邀嘉宾参与全程现场直播。

  五年来,研究中心负责人作为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馆长,为重要团队和重要嘉宾讲解190场次,进一步扩大了定海这个全国爱国主义和国家国防教育基地的影响力。


今日定海 海洋文化 00003 鸦片战争首战地近代史端定海城 2023-12-01 2 2023年1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