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愁淡水”困境岛上群众“喝好水”
本报讯(记者 黄婷 叶武杰 通讯员 李银慧)城乡供水实现全覆盖、提前完成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实现全域清洁供水……这是近年来我区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提升管理服务的工作轨迹,在此基础上,我区更是以长期保障城乡居民高质量饮水为目标,持续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悬水小岛告别“愁淡水”的困境,迎来“喝好水”的时代。
在环南街道刺山岛大岙的刺山山塘上游一块平地处,一座单村水站已基本完成建设,一幢石砌墙外观的设备房,周边环绕着形状不一的滤水装置,设备房内,施工人员测量着所需管线的数据,进行膜处理系统的管线安装工作,预计本月底该水站就可实现通水。“通过‘石英砂+臭氧+超滤膜’三重净水保障,水体经过了高质量过滤消毒处理,大家可以放心使用。”据现场安装技术人员介绍,岛上山塘的水通过机器输送进入水站后,会先进入砂滤罐,再到超滤膜过滤一遍,经过两道过滤系统后的水,已经达到安全饮用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增加了膜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用水质量。
“大岙这边主要是露营基地有用水的需求,以往这里的用水都是从小岙坑道井蓄的淡水经过过滤后使用。”环南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小岙的村民数量不多,但每到炎炎夏日,再加上岛上缺少雨水水源的补充,总会遇到坑道井蓄淡水见底的窘境,此时往往需要街道通过购买淡水,并于水利部门、自来水公司联动,通过船运装水上岛的方式补充岛内日常用水。此次大岙建设的单村水站将有效补充岛上的淡水量,同时通过管道的铺设,大、小岙可实现双向供水,进一步缓解淡水紧张的困境。
据悉,自2018年全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我区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在环南街道大猫岛、东岠岛、西岠岛、摘箬山岛等偏远海岛新建了9座单村水站,并由区水投公司实行县级统管,统一委托市自来水公司下属团队运维,不断提升海岛供水数字化、专业化水平,城乡同质化供水率达到99%以上,初步实现了海岛供水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今年除新建刺山岛单村水站外,我区还计划改造提升4座单村水站。“大猫岛梅湾村级供水站已经完成了膜处理设备更换,大猫岛乱石岗村级供水站、摘箬山岛东岙村级供水站、大猫岛小南岙村级供水站将陆续实施管道更新、设施设备升级等建设。”区水利局水资源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我区还将继续深化与市自来水公司的政企合作,以专业化管理为导向,逐步组建起一支“政策清楚、业务精通、实操熟悉”的专业化管护队伍,进一步提升海岛供水服务水平。同时,深化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应用,进一步提高本地农饮水运行管理平台与“浙水好喝”数字化应用的互联互通,实现“源头到龙头”各环节远程操控、自动监控、监测和预警的数字化供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