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案案损“双下降”定海公安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 |
本报讯(记者 刘琪琳 王思圆 通讯员 官志伟)电信网络诈骗是近年来高发频发的新型违法犯罪,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记者从1月3日举行的2023年度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相关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定海区公安分局出重拳、下狠手,坚决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向纵深发展,竭力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2023年,全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案损分别同比下降45.1%和71.7%,实现了发案、案损“双下降”。
去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将辖区电诈案件发案、案损的降幅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并根据发案形势,制作“反诈地图”10期,直观呈现案件高发区域及高发案件类型,切实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氛围。“从发案类型上看,2023年发案最多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主要为刷单返利、虚假征信、虚假购物、冒充熟人、虚假网络投资。这五类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占了所有发案数的72.78%。”定海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张波说,这几类电信网络诈骗从作案手法上看,相比往年没有太大变化,但从细节上出现了迭代升级的特征,主要是目标精准性提升、手法迷惑性更强、团队专业性更强。为了避免上当受骗,市民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关注“浙江定海公安”及“93反诈”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防骗知识。
2023年7月,城东派出所成功劝阻一起电信网络诈骗,通过数小时的劝阻,成功止损120万元……这是去年定海成功劝阻的一起诈骗案例。去年,定海抓实预警处置,优化了全方位预警防范工作机制,先后组建11支300人的蓝马甲反诈专业队,依托高、中、低风险三级预警反应机制,形成所领导全程跟进、全警协同支撑、专业队高效落实的整体作战合力,全年累计预警劝阻1.15万人次,避免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
那么,警方究竟是如何有效开展反诈预警劝阻工作?“我们通过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发现的涉诈电话、网址、银行账户,倒推找出与其发生交集的群体,以此发现潜在或是正在被骗的人员,并根据其被骗风险程度及遭遇诈骗类型,开展分类分级处置。”定海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张明岳说,民警会先行通过短信及电话联系预警对象开展先期劝阻,并在数小时内完成面对面劝阻,特别是针对已经向诈骗分子汇款的预警对象,公安机关同步开展银行卡保护性止付,防止出现再次被骗,同时联合辖区各镇(街道)发动社区网格员、反诈志愿者共同参与,在开展面对面劝阻后持续开展反诈宣传,直至消除被骗风险,力求做到“劝一个、防一个”。
2023年,定海优化情报导侦,形成了全链条深挖严打的侦办模式。全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27人,返还群众被骗资金1126.98万元。同时,坚持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全力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防。为了降低被骗风险,市民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拦截诈骗电话或短信。“市民可开启‘国家反诈中心’APP中的‘来电预警’功能,当收到涉诈电话、短信时便可智能识别。”民警陈勐翔说,公安部门对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情况进行了梳理,很多涉诈电话都是以“0”或“+”为前缀的境外电话,建议广大市民若无境外通话需求的,及时将该功能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