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力量,和美乡村焕发勃勃生机

——“热气腾腾的2023年”系列报道③

  □记者 胡思佳 张艇 见习记者 乐珂琰 通讯员 李芬 卢露 朱威威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去年,定海依托“暖岙”文化生态旅游共富工程建设,一条串联8个镇街、集农文旅于一体的东海百里文廊拉开了定海古今交融的共富画卷,乡村内生活力不断激发,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和美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挖掘文化内涵

  展现乡村魅力

  去年的樱花季,东海百里文廊小沙段光华村200亩樱花肆意绽放,迎春独翘,用一抹粉白点亮了整片山谷,带火了和美乡村。

  眼下,围绕“樱花谷”的配套打造仍在继续。山脚下,一幢“业态小屋”初见雏形,计划本月底完成房屋主体结构。小屋旁,原先的土路已更换为平坦的混凝土路面,并一路延伸至山谷。“‘业态小屋’主要作为‘樱花谷’的配套服务进行建设,设置便民服务设施、引入相关业态布局等,满足游客游玩需求。”据小沙街道城乡建设和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袁铭呈介绍,该街道还将在路口即部分路段设置“樱花”标识、绘制樱花图案,并在“樱花谷”内计划搭建木栈道,让游客感受在樱花林中穿梭,沉浸式赏花、踏春、游玩。

  “游客在‘樱花谷’游玩后,还可以移步不远处的复翁广场,感受小沙的人文魅力。”袁铭呈告诉记者,为了让“冷岙”更具人气,小沙街道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特色,将复翁堂、复翁广场、樱花谷等人文、景观、古迹等元素串联成线,提升游客体验。除了现有的复翁堂,街道还对复翁广场进行提升改造,目前正在进行地面铺装等施工,改造完成后,广场的显眼位置将放置“复翁先生”雕像,周边景观墙还会以诗词、故事展示等形式讲好复翁故事。

  去年,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这条全长100.5公里的千年文脉串联起了8个镇街、196处文化景观点位,依托定海“十五古”文化元素挖掘,从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等多类型出发,集结各镇街力量全面开展识古寻踪,系统收集古文诗词、历史典故等多维展现,通过提升改造如意香樟湾、白龙潭等自然人文点位,整修完善黄高岭茶亭等古迹遗址,活化利用陈家老屋等文保单位,打造木偶戏展陈馆等非遗展馆的方式,唤醒激活、全景呈现散落在定海乡村“十八岙”的沉睡资源,赓续乡愁文化,推进文廊沿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盘活闲置文化资源,实现点位焕新和价值提升。

  沿着东海百里文廊游览定海和美乡村,在盐仓,人文景观、民间传说等打造的薪火相传求学之路越走越宽;在小沙,打卡三毛文化的同时,还能领略鹅鼻岭、青林玉镜的自然风光;在岑港,戚继光抗倭故事、白龙潭的传说不得不听;在马岙,点上一杯稻香咖啡,沉浸式感受“原汁原味”的稻香文化和“五陶”等历史文化名人故事;在双桥,“两黄”纪念馆里品味国学,非遗宽窄巷看一场布袋木偶戏后,还可以走进东海福泉村,看“东海第一泉”水流潺潺而出,并在这个天然温泉“氧吧”中卸下紧绷的情绪,感受来自大自然的惬意;在白泉,游览余天赐故居、东海游击总队纪念馆后,在如意香樟湾的草坪上支起一顶帐篷,感受山野间的微风、鸟鸣;

  ▲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在干览,修旧如旧的龙潭街带你感受满满的回忆与乡愁……

  自2023年5月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以来,定海乡村已吸引市民游客近155万人次,原先的“深山冷岙”逐渐向“山水画廊”转变,成为一条“可读”“可看”“可品”的文化生态长廊。

  凝聚多元力量

  激发乡村活力

  上个月,位于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沿线的“云上小筑摄影工作室”正式对外营业,这处由两层闲置农房改造而成的工作室简洁但不失温馨,一楼会客室采用木质调的古朴设计,二楼按不同的摄影主题室内布景,满足游客不同的拍照体验。

  工作室主理人是一名“文艺范”十足的“90后”小伙王志楠,幼时农村山清水秀且恬静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记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对马岙一见钟情。“当时来看一位朋友,到这里后就觉得马岙环境优美,原生态的自然风光,非常适合摄影拍摄。”王志楠说,特别是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后,沿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周边布局更为丰富,让他有了源源不断的拍摄素材。拍摄之余,他还会把自己的摄影作品通过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等线上平台发布,不仅推介了自己,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岙,了解定海乡村,也让更多年轻人向往乡村。

  乡村的活力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如今,随着年轻人回乡创业逐渐成为潮流,咖啡馆、书屋、民宿、露营基地等多元化的“年轻业态”,让一批有格调、有温度、受青睐的乡村新空间落地生根、长出枝丫,让老村焕发出新活力。从事旅游业多年的庄颖莹在盐仓古樟驿开设了一家“樟树下”咖啡轻食吧,让更多的游客品尝定海特色美食;来自台湾的叶俊维因与三毛作品结缘,在三毛故乡开设台爸王卤肉饭,以自己的方式宣传三毛文化,助力东海百里文廊小沙段发展;“80”后张静波和朋友选择在风景如画的白泉如意香樟湾开启自己的创业之旅,通过开设“野玩森林”小院,带着孩子们以“野玩”课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随着乡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和美乡村建设中,从“站着看”“跟着干”到“自觉干”的转变。去年,“有你定好”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暨东海百里文廊明星村党建联建启动,5个明星村揭榜共建项目,涉及干部培养、共富工坊打造、业态布局、民俗文化挖掘、旅游线路设计等领域,以党建联建助推乡村抱团发展。

  与此同时,定海还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紧盯偏远村岙服务盲点,分类组建专业服务队,通过携手幸福驿站,打造“同心暖岙”服务点,将志愿服务送进偏远村岙。在创新基层治理上,定海还以“全民掸尘”赛马机制,发挥村书记头雁效应,带动村民共同参与全域整治、文廊节点及村庄建设等工作中,提高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培育南谷秋韵等镇街、村社级文明实践品牌135个,激发治理活力,构建政通人和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探路共富密码 

  彰显乡村动力

  行走在东海百里文廊串联起的乡村田野,田地内“共富田园”字样的自助售卖牌尤为醒目,走近细看,自助销售牌上还记录有种植户、品种、价格、采摘时间等信息,自助扫码付款,不仅让游客体验之余走进田间地头体验采摘乐趣,让本地农户足不出户就实现农产品田间直销。

  “以往自家地里的瓜果蔬菜成熟了,大多会拿到附近去卖,现在基本不需要,经常有游客光顾。”王忠海是东海百里文廊白泉段的一名种植户,他告诉记者,自从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后,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明码标价的新鲜农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共富的春风也吹进偏远乡村的田间地头。

  共富田园是2023年定海在东海百里文廊沿线探索打造的共富微单元,作为联农共富新模式,定海挖掘东海百里文廊沿线果园、菜园等特色农产品采摘资源,因地制宜为农户配齐一块文廊主线导视牌、一块田头温馨指示牌、一只小柜、一杆小称、一套农具、一个收款码的“服务六件套”,并以共富田园、共富集市等富农点位为基础,串联东海百里文廊采摘路线。目前,首批已在文廊沿线设置了18个采摘点位,通过加快推动共富田园的点位覆盖,让东海百里文廊成为一条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富路。

  此外,我区还全力打好文廊活动、共富集市等组合拳,依托东海百里文廊资源,开展东海百里文廊自驾露营生活节、“东海福泉村·温泉草莓季”、马岙稻香节等特色活动,持续放大多元产业效应,加速释放“共富红利”。同时布局打造70个共富工坊,努力形成看得见、效益好、可持续的带富帮富共富平台,点燃乡村经营发展新思路,开拓乡村振兴新路子。


今日定海 一版要闻 00001 力量,和美乡村焕发勃勃生机 2024-01-15 2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