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真言献良策 聚共识谋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1月27日上午开幕,10名政协委员走上发言席,围绕关系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定海建言献策。本报选取各委员的发言摘要刊登。
总结五山水利经验 推进我区系统性治水
●沈永康委员代表民革界发言
建议总结五山水利治水经验,推进全区系统性治水,提高标准规划全区水网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拦蓄”,提高本地优质水资源利用率,提升中间蓄洪能力,发挥错峰行洪作用,谋划“水利+”,实施上拦截洪渠过程中,选择适当位置提升施工道路,延伸东海百里文廊,助力定海全域旅游;抓紧论证白泉高铁站实施后对上游区块——潮面河、毛洋周河流域行洪影响,重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水系规划落地较差区域,系统性谋划推进重要防洪工程;尽早谋划本岛库库联调工程,大水库之间水量灵活调度、科学分洪;拓宽思路,做活水经济,探索我区闲置水库山塘水资源利用,探索我区水源保护区内水经济发展,废除一批隐患大、利用能力差的山塘。
打造旅居养老新业态 助力乡村振兴拓新篇
●陈叶平委员代表民建界发言
建议对我区各海岛特色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挖掘资源优势,建立开发目录,明确各海岛区域发展重点,编制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海岛乡村旅居养老项目;以定海富翅岛的石头村为试点,以海岛石屋资源为特色,打造集多元研学、恣意生活、乡村漫游、匠心营造、零碳追求等为一体的海岛秘境,在民宿的基础上配套医疗、护理等服务,为想来定海海岛旅居养老的老年人打造医养结合的好地方;在发展乡村养老项目时,以市场化运营为主体,开展多元化经营;为选择到乡村养老的城市老人提供相应岗位,变床位式养老为岗位式养老,使老年人获得更多幸福感,尝试建立结伴养老模式,不断完善运营体系和服务标准,满足个性化养老需求。
关注解决颗粒化事项问题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钟舟杰委员代表民盟界发言
建议整合资源,完善惠企政策公布宣传体系,优化线上公布,在政务服务网设置惠企专栏,注重利用定海山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定向推送,及时跟进传统的报纸、政策汇编线下宣传分发;持续攻坚,推动审批服务再集中更高效,对各审批部门未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结的中高频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各单位要结合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要求,切实提升窗口服务能力;强化统筹,规范精简政府部门访企行为,在年底和年中结合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双向”意愿,制定政府部门访企计划;汇聚合力,全力破解企业健康发展制约,积极向上争取建立久而未决事项直通车汇报机制,巩固扩大定海“暖企工程”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暖企专员包片区、包行业制度。
推进“两个健康”集成改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陈凯委员代表工商联界发言
建议建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推进民营企业数字变革,加大金融惠企服务改革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开放发展,推动民营企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建设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示范高地,全力引领定商永远跟党走,完善企业家正向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现代化民营经济人士队伍,发挥商会优势增强定商发展力和凝聚力;建设亲清政商关系示范高地,开展“亲清直通车”暖企专项行动,推进清廉民企建设,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建设民营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示范高地,支持民营企业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灵活多样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引导民营企业助力乡村建设。
加快云廊景区业态集聚 打造定海旅游经济新引擎
●王超锋委员代表经济界发言
建议谋划组建专班,全面梳理云廊“金角银边”土地,以星级景区为目标,明晰发展定位,组建专项工作组,高标准规划建设“景城互融、文化凸显、山海相映、主客共享”的城区核心云廊网,落实土地空间发展规划编制,结合东海云廊业态系统谋划,统筹布局;业态布局多业并行,依托亮点产业打造云廊商圈,挖掘本土特色产业,加强旅游区域合作,吸引高端品牌入驻,点燃旅游发展热度,以点带面,试点培育区块商圈;精准营销全面推广,借势聚力扩大云廊品牌效应,媒体赋能助推品牌打造,活动宣传聚焦景区人气,融合定海“山、海、城”文化,设计推出东海云廊文创产品,全面推动品牌形象综合提升。
山容海纳 定海城市生活节探讨
●莫鑫森委员代表文体界发言
建议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政府搭台,明确政府在各个节事活动中的功能和角色,企业唱戏,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建立统一的节庆活动政策奖励机制,最大限度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办节积极性,全民参与,加强本土居民的宣传,形成强大的视觉和听觉的震撼力;打造高质量的定海城市生活节IP新品牌,精心谋划贯穿全年度的节庆活动,城市生活节核心定位为传承创新、地域特色、多元文化组合,升级体育文化主题活动,重新塑造东海海洋文化坐标;打造全媒体矩阵,加强城市生活节推介力度,升级改造定海已有的节庆活动,做好品牌策划和包装,开展对外合作,与结对的城市、友好城市、客源地城市互动、走亲。
建设千年禅路 寻美古色定海
●释印忠委员代表民宗界发言
建议引导和鼓励文化机构、旅游企业等创新展示方式,在禅路沿线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VR、AR等,为游客提供更加生动、立体的展示,结合禅路沿线的特色景点和历史文化,设计具有独特性的展示牌;增加互动体验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在千年禅路寺院沿线开发互动体验项目,在沿线设置文化讲解员,为游客提供更加详细、生动的文化解说;加强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景点设置定海历史文化的介绍和普及区,深化对“千年昌国”“定海山”等核心品牌和文化标识的研究,衍生出禅意养生、素食养生、温泉疗养、创意文化等多种产品类型,打造具有高度辨识度的“海上千年禅路”品牌,并持续深化“海洋文化长廊”建设,为东海百里文廊增添更多魅力。
精耕“共富工坊” 助力乡村共富
●柴友军委员代表岑港街道工作室发言
建议梳理整合并出台相关扶持奖励政策,覆盖项目引进、用工培训等多环节,为“共富工坊”建设和升级提供扶持保障,相关部门加强对“共富工坊”的孵化引领,挑选一批运作模式好、前景可观的“共富工坊”进行重点扶持;积极引智引才,搭建交流平台,依托技能培训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生产经营、专业技术培训,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工坊经纪人”,组织企业党员技术人才,对定点工坊、加盟农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丰富运作形式,拓展增收渠道,探索“村企合作”道路,推出兼具地方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聚力发展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持续培育农村消费新场景,借力东海云廊和东海百里文廊旅游新名片,统筹布局“共富工坊”生产点位和销售点位。
改善人口结构 促进人口增长
●倪识行委员代表九三学社界发言
建议理清思路,找准人口发展重点方向,在做好正常的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的基础上,将当前我区人口发展的重点放到人口机械增长上来,全力引进人口;明确工作着力点,调结构,促增长,做大优势产业,提升吸纳人口水平,增强各部门人才意识,促进人口结构调整,挖掘现有企业潜力,促进人口落户;强化保障,需要有吸引力的人口政策,制定分城乡区域、分层次的租房补贴政策,以现行公租房、人才房的补贴标准为参考,按人均标准面积给予租金补贴,使新居民子女均可在本地就近入学,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入学条件,学额已满的就近调剂鼓励外来人口落户;鼓励各用人单位配套出台企业自己的优惠政策,从而稳定企业员工队伍。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厚植文廊文化底蕴
●陈卓委员代表白泉镇工作室发言
建议有效整合资源,结合东海百里文廊建设,促进文廊沿线各镇街统筹布局非遗展馆建设,以定海区非遗馆为核心,以各镇街特色展示馆、传承人工作室等为辅助,统筹布局非遗线下载体建设,切实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对我区非遗项目的纪录和整理,形成相关的目录库;点燃文艺星火,营造全民传承热潮,每年定期开展全区性民俗文化大巡游活动,鼓励全区各镇街积极开展各类民俗文化节活动,大力推进非遗传承教学基地、非遗体验基地建设;传承匠心匠艺,构建良好非遗生态,积极推进民间艺术家协会的建立,广泛团结和服务各领域民间文艺工作者,为其搭建交流创新的平台和展示才能的舞台,开发非遗体验点、非遗主题线路、非遗旅游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