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2版:综合新闻

  ▲上接第1版

  为古树找个新家,可并非一件易事。“不能占用耕地,只能找园地和林地,而且要气候、土壤条件相近的,腹地面积相对较大的。”白泉镇农业农村办主任顾晓东说,为最大限度保证移植古树的存活率,他们联系了市林科院、区农业农村局专家进行指导,对移植方案进行多次论证。

  “刚迁移的树木水分流失很快,我们就从上游西岙底陈水库引水,每天大量浇灌,还给古树挂瓶输液,补充营养。移植过来的古树都修剪、去冠,只保留主干部分,杨梅树都进行了自然矮化,便于日后游客采摘。”顾晓东说,古树的新家园在没建设前,植被并不茂密,都是一些稀疏的杂树,有经济价值的林木也相对较少,利于古树“搬家”。

  觅林古树园总占地约14.6万平方米,分为杨梅采摘园区、炭山梯田遗址区、综合休闲活动区、农业景观游览区,园区内现移植了800余株晚稻杨梅树,以及其它100余种珍贵树种。

  山水交融之地,亦是文脉滋长之地。古树之所以“安家”米林村,还因为这片土地有着丰厚的人文故事,可以实现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游注入新活力。

  “使君下车旌庸行,彩笔标题到白泉。”走入古树园内,镌刻着“炭山刘孝子”的巨大石碑印入眼帘。相传,刘孝子原名刘炳璨,白泉炭山人,清代乾隆年监生,家中失火时冒烈焰救出老父,后其父寿终,又守孝三年,闻名乡里。

  在觅林古树园,除了感受孝文化,还可移步相隔不远的翠萝禅寺。该寺初建于唐开成年间,于明代洪武年间移建于白泉炭山岙,直至清初仍有“千柱落地,千僧供斋”之规模。在古刹寻幽访古,看文人墨客留下的“廿里行来别有春,天分好景引清吟。一行飞鸟通琳宇,千尺游龙耸翠岑……”“钱王铁塔宋铜钟,龙象销沉浩淼中,石笋插天青不改,薜萝影里话诗翁”,按图索骥,找寻翠萝石笋,乡村游里增添了一份独特韵味。

  “古树园的建设还在持续推进中,我们还计划将阮郎成仙的元素布置进去,把仙女雕像放在湖边,并设置故事简介,同时通过故事线的形式把园区爱情、神话、历史元素串联起来。此外,还有一处明洪武年间建的梯田,我们计划保留原来的地形地貌和历史遗迹……”陈卓说,觅林古树园还计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旨在打造一个集生态、采摘、露营等于一体的诗意绿色空间。

  乡村“美丽度”的提升,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幸福感”。“来露营的人多了,阿拉在家门口就可以摆个摊位赚钱了。”在觅林古树园,除了村咖、露营装备租赁等业态,村民们也支起摊位,喜滋滋地售卖起农家小吃、饮料和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

  一项为护航重大项目而产生的举措,一个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景点,打开了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两山转化通道的定海路径。


今日定海 综合新闻 00002 2024-05-13 2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