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他,拉开了中国螺杆之都的时代序幕

——缅怀中国塑机行业奠基者何世钧

  □记者 黄婷 张旭东 乐珂琰 通讯员 马乾伦

  2024年5月10日,被誉为“中国螺杆之父”的中国塑机行业奠基者何世钧老先生在定海逝世。

  由合金钢制成的挤塑螺杆,是挤塑机的“心脏”,也是塑料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零件,而何世钧对于中国螺杆行业而言,也是如挤塑螺杆般重要的存在。是他秉持着拼搏创新的精神一头扎进螺杆的世界,打破技术壁垒,从而带动更多人投身螺杆行业,推动中国螺杆行业发展。

  斯人已逝。但何世钧创业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却影响着身边的许多人,继续在他所热爱的塑机行业中发光发热,徒弟翁志康便是其中的一个。

  “49年前(1975年),我17岁就拜师了。师父去过五金厂、船厂,后来又到农机厂,再到自己创业,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创新。”翁志康犹记得,有着过硬科技理论知识的何世钧,先后研发过液压舵、机耕船等用于渔业、农业等的实用发明。1978年,由何世钧主导,翁志康参与其中的西堠门潮流发电实验课题获得成功,何世钧及其团队自主研发的水轮机在西堠门航道潮流湍急之处,成功将潮流转化为电力,让数十盏电灯成功亮起,开创了我国潮流能发电技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历史性突破。

  在随后的岁月里,何世钧对于科技创新的探索并未止步。上世纪80年代,在其任金塘沥港农机厂技术副厂长时,由于工作关系,何世钧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塑料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发展趋势,1985年的一天,已辞职下海的何世钧前往山东烟台参加研讨会,在途径青岛时,偶遇了上海熊猫电缆厂的工程师,并和他们一起参加国际塑料机械展销会。

  “一根直径45毫米、长1.48米的螺杆,价格要1万美金,必须要用外汇的美金支付,我看到以后想,假如我们国内自己能生产螺杆的话,成本根本不需要这么高……”在生前的多次采访中,何世钧表达了对“在那个50元钱就能养活一个家庭的年代,一根螺杆却卖到了天价”的震惊。

  在得知了我国塑机行业中螺杆技术的困境及国外高昂的价格垄断后,本就有着扎实机械技术功底,并对螺杆制造有一定了解的何世钧,下定了研发制造的决心。何世钧当场与上海熊猫电缆厂的工程师们达成口头协议,上海方提供螺杆图纸,由何世钧按照图纸制造,为期3个月交货,一切风险由何世钧承担。

  从烟台返回金塘后,何世钧全身心的投入到螺杆制作中。“当时螺杆都是用车床铣出来的,上海的螺杆做不了,设备我们又买不起,只有改造车床这么一个路子。”翁志康记得,为了改造研发螺杆铣床,何世钧靠着自己的一点积蓄和亲友的借款,买了一款便宜却无法直接使用的车床,师徒俩对动力头进行不断改进和调试。50余个日夜后,拥有更高产量和精度的专用螺杆铣床终于问世 ,也成为了现在众多的“数控螺杆铣”的原型机。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随后,何世钧生产的10根挤出机螺杆在测试中显示与进口的螺杆质量相差无几,全部被上海熊猫电缆厂买下,他也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了名气,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他突破重重阻碍,在金塘创立了我国第一家专业生产螺杆料筒厂家——舟山东海制塑螺杆厂。

  “刚刚开始做螺杆的时候,整个舟山是没有淡化热处理技术的,要跑到上海制笔厂去淡化,师父和我就用木箱把螺杆装好,从十六铺码头一箱箱背到22路公交车,下了公交再背到制笔厂,回去也是这样。” 翁志康红着眼眶回忆着与师父的创业岁月,尽管一路艰辛,却挡不住何世钧创业创新的脚步。

  从舟山东海制塑螺杆厂,再到成立舟山金海螺杆公司,何世钧创办的企业先后自主研发生产注塑机螺杆过胶头、锥双螺杆等。从一套独特的专用螺杆铣床和一整套有别于西方国家制造螺杆的新的工艺办法起步,每一个从无到有的产品,都是何世钧敢为人先、拼搏创新的成果,让他生产的产品在世界螺杆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更是打响了“金海螺”品牌。

  正是在何世钧的带动下,金塘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技术能手,纷纷加入到塑机螺杆生产行业,拉开了中国螺杆之都的时代序幕。2006年舟山首次被“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螺杆之都”,2019年12月再次授予“中国螺杆之都”。目前,全国75%以上螺杆产品来自金塘,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规模,2023年,金塘螺杆产业实现产值79亿元。


今日定海 一版要闻 00001 他,拉开了中国螺杆之都的时代序幕 2024-05-15 2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