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调”工程调蓄水量158万立方米
▲上接第1版
在区三防指挥部,工作人员通过监控视频实时监测五山水利工程各个关键监测点。“西调”作为五山水利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红卫、城北、虹桥三座水库间的调水通过分洪隧洞有序运行。
“我们根据统一指令安排,从10月31日晚上开始启动‘西调’工程进行调水。”据区河湖管理中心主任李哲介绍,从当天22时起,红卫水库的蓄水通过分洪隧洞进入城北水库,随后开启城北水库提升泵站,最终将来水汇入虹桥水库中;随着雨势增大,23时10分,城北水库提升泵站同时开启4台水泵机组向虹桥水库汇水;11月1日1时30分,各水库水位降低,红卫水库关闭水闸停止调水;5时30分,城北水库提升泵站关闭4台水泵机组,停止向虹桥水库调水。至此,“西调”工程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调水。
11月1日上午,根据台风“康妮”带来的降水情况,“西调”工程第二阶段调水再次开启,确保红卫水库、城北水库保持在低水位运行的状态。据统计,截止11月2日10时,“西调”调蓄水量158万立方米,在有效降低城区两座水库溢洪风险的同时,也储备了珍贵的饮用水水源。
据悉,区三防指挥部通过对此次台风前期降雨信息、各水库库容情况、气象预报等情况进行研判,并对调水调度时长、红卫水闸开启角度、城北水库提升泵站机组开启运行数量等进行综合判断,并对“上拦”“西调”“中提升”“内循环”各环节相关运行单位下发指令,确保五山水利工程运行发挥实效。“我们‘西调’工程采取AB岗,每个岗安排两个人进行值守,确保处于24小时值守的状态。”李哲说道。
“中提升”排水105万立方米
11月1日上午9时许,位于城区环城东路新河泵站的4台强排水泵全部开启,以最大排水能力应对不断上涨的水位。记者在现场也观察到,在强排系统的作用下,河水被不断吸入进水口。“我们安排了人员24小时值守,时刻关注水位情况。从现场排水情况看,下水速度非常明显。”据新河泵站工作人员介绍,尽管持续的降雨让排水系统面临着挑战,但经过3小时的排水作业,上午9时30分许,新河水位为1.16米,仅高出正常水位0.16米,距离警戒水位1.7米仍有较大安全空间。
记者还走访了城东河泵站和卫海泵站等泵站,发现各个泵站的强排泵也全部开启。随着泵站的启用,新河、城东河等城区主要河道水位下降明显,均维持在正常水位。“城区河道水位目前均在控范围之内,上游水位大概高出日常水位10—15厘米,下游水位低于日常水位10厘米左右。”据区市政园林管理中心市政设施管理科科长毛一奇介绍,7座强排泵站启用后,每秒排水量可达72立方米,能够迅速将城区内积水通过管道排出至出海口。截止11月2日10时,“中提升”强排泵站排水105万立方米。
城区积水情况改善明显
今年我区还启动了五山水利工程“内循环”新一轮建设。目前已对城区29条道路完成提升改造,已新改建污水管网6.7公里,新改建雨水管网7.3公里,进一步疏通了城市“毛细血管”、打通城区排水末梢,立体式提升城区防洪排涝整体水平。
虽然雨势凶猛,但城区多个低洼易涝区域受淹点位数量大为减少,积水程度较往年得到明显改善。家住城东街道畚金花苑8号的居民周友娣这两天特别开心,这次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天气,她所在的小区“毫发无损”,没有出现大面积积水。
畚金花苑是定海典型的“高龄小区”,由于三面环山,地势较低,前几年,一到台风等强降雨天气,居民家中总是水满为患。“有一年特别严重,晚上一觉醒来,客厅都进水了。”回忆起往年小区的遭遇,周有娣连连摇头。当时,家里人都劝周有娣换房子,但考虑到自己的年纪,想着就不来回折腾,“现在好了,有了五山水利工程,再大的雨都不怕会有积水了,别提多满意了。”
作为地理位置较低且老旧小区聚集的昌国街道留方社区,以往遇到强降水天气,路面极易产生积水。“这两天雨下得这么大,本来以为会积水,一觉醒来,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吴对菊在昌国街道留方社区已生活40余年,经历了多次台风,她本以为会和往年一样受到积水的困扰,没想到多虑了。
积水情况有明显改善的还有位于城区朱家塘弄路段附近,这里主要道路都较为干爽,部分地势较低处也没有明显积水。在朱家塘弄附近经营超市10余年的雷女士告诉记者,2019年受超强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路面积水严重,部分水漫进了店门口的楼梯,雷女士只能用木板和沙袋遮挡。“去年我们店门口就进行了道路管网修缮改造,今年这么大的降水量都没有受到影响。”对于道路管网改造带来的效果,雷女士不禁点赞。
截止11月2日10时,五山水利工程减少城区水量249.4万立方米,城区积水改善明显,仅7个低洼地少量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