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3版:海洋文化

晚秋之美

  何小琼

  十一月初,晚秋。晚秋有萧条之美,古人说伤美悲秋。于是,这两个字有了婉约之美,它出自《南史·刘之遴传》:“兼晚秋晷促,机事罕暇,夜分求衣,未遑披括。”此时,漫步在外,总能听到有叶落的沙沙之声。而霜是晚秋的一个产物,秋之凝霜,萧萧叶落,盈盈姿态,绵绵秋日,缠绵深长。

  相比春的明媚,夏的激情,秋是沉稳的,孤寂的,又是内敛的。难怪宋代的秦观在《宿金山》中写道:“我来仍值风日好,十月末寒如晚秋。”晚秋,总有淡淡的忧伤愁绪,但又不缺优雅的风情韵味。正如《戚氏·晚秋天》中写道:“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深秋微雨,菊残叶疏,轻愁熏烟,引人入胜。

  晚秋时节读晚秋的诗,要在夜深人静,秋雨绵延时更有韵味。并且还要是年老时,太年青品不出其中滋味,也配不上窗外淋淋沥沥,如泣如诉的曼妙秋雨。一杯香茗,一卷好书,茶香书香,便有了情调。如此时,品读南北朝诗人庚信的五言诗《晚秋》便是美妙之极。听的是专业朗诵,配的是有着淡淡忧伤的乐曲,一句一字,悠然低沉。还有专业的剖析讲解,着实是美的享受。

  音乐缓缓弥漫,朗诵古诗的声音温柔沉稳:“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数十字,在那充满情感的声线中高低起伏。勾勒出当年作者悲凉的心境,和忧郁的心绪,映衬着晚秋那萧瑟的场景。让如今的听众体会到当年作者无奈,但又不甘的心境。

  晚年,晚景,晚秋,三晚合体,让人体会到诗人当年的境遇。景致萧条,坠落的凝珠沾湿了庭院。风起卷起槐叶。夕阳西下,深秋寒风乍起,层层山峦笼罩在迷雾中更显阴霾。而夜色朦胧中,那孤寂的大雁正飞翔在远空,渐行渐远。随着朗读的声音层层递进的讲解,音乐悠悠。无不让我感受到那种晚秋的凄愁之美。此情此景,仿佛诗人正踏着岁月的长河,长衫翩翩,凝思仰首而来……

  夜深,雨声念旧,再续一杯香茗。忽然想起几十年前流行的一首《晚秋》,黄凯芹的歌声那么深情温润,当年是传唱大江南北的。歌词有着淡淡的忧伤,深情爱意舒发得淋漓尽致。当年年少,听不出韵味,如今再听,已是物是人非。当我懂得时,已非当初人。

  “曾停留风里,看着多少的晚秋,如何能跟你说,别潇洒的远走,含愁凝望你,要分手是时候,那心间,多少泪水未让流。何时能解开心中,多少苦与忧,何时能解释,心中空虚的借口,情谜围住我,你此际又回眸,问情怀可永久相拥有。朦胧缠着那份爱万缕,明晨离别盼望爱仍留,共你常一对,相爱结伴随,却总怕醒觉随梦走……”

  晚秋之美,无论是古诗中,还是歌曲中,皆是曼妙之美,让人难以忘怀。


今日定海 海洋文化 00003 晚秋之美 2024-11-06 2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