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粮仓”提能升级
![]() |
本报讯(记者 韩地枰 文/摄)我市第一批市级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名单日前公布,定海工业园区榜上有名。
近年来,定海聚焦粮油企业资金、通关、政策需求,打通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粮油跨境贸易服务全链条,集聚优质全要素服务资源,探索建设进口大豆离岸现货交收试点,提升粮油跨境贸易质效。
今年1—8月,已实现进口粮食中转物流量约2080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20%。
由“格拉”轮装载的15000吨进口大豆近日在舟山口岸顺利通关,全部运入舟山良海粮油有限公司进境大豆保税交易库。这是自2023年12月舟山进口大豆离岸现货保税交易库验收通过启用以来,进口大豆离岸现货交易的一次生动实践。
进口大豆离岸现货交易是一种全新的进口大豆贸易模式。以往进口大豆在未明确入境后加工流向的情况下,不得随意调运,无法自由流通买卖。
推行进口大豆离岸现货交易后,大豆可以先存放在保税交易库中,再进行转让分销,极大地增强了进境大豆贸易的灵活性,提高了进境大豆的流通效率。
“得益于舟山粮食产业园、市区各级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帮助,去年我们首次顺利开展该业务,让企业能以贸易商的身份参与进境大豆保税交易,为大豆加工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稳定的大豆原料供应渠道,极大地增强了大豆供应链韧性。”舟山良海粮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良海粮油公司成为省重点进口平台,与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公司签订“大豆进口贸易采购框架协议”。
据了解,今年定海进一步聚焦大豆离岸现货贸易等粮油贸易全产业链,精准梳理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经营、下游产品外运问题诉求,以“政企恳谈会”“请你来协商”“纪企直通车”等服务载体,累计梳理问题清单60余项、解决率达100%。
同时积极深化大豆离岸现货市场实物交收地试点工作,配套园区重点企业保税交易库,达成全国首单进口大豆离岸现货交收入库,帮助企业实现线上大豆交易、交收、结算、融资等功能,拓展企业粮食中转、现货贸易等业务。
针对粮油企业跨境贸易通关、融资、转运等痛点堵点,定海工业园区管委会建立健全问题“受理流转—协同办理—办结反馈”闭环解决机制,纵向对接上级商务、海关等部门,横向联系银行、交易机构等市场侧主体,联动高校、智库等社会侧机构,精准高效破题解难。
“我们还深入引导舟山粮食产业园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不断实现粮食自动运输新模式。”据舟山粮食产业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园区不断完善建立从散粮中转装卸到全自动入库入企的全流程立体物流体系,每小时粮食疏运能力达1200吨以上,累计节约人工30%以上,提高仓储设施利用率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舟山粮食产业园还依托宁波舟山港老塘山中转积极探索实施“散改集”多式联运,积极探索首推江海直达“运力池”船舶经营联盟模式,打造多式粮食集疏运体系,畅通国内国际供应链。
去年应用“散改集”模式出运粮食约50万吨,提高散粮装卸效率30%以上,较天津、大连等其它港口节约国内航运费50%以上。江海直达每航次节约运输时间4天以上,节省中转损耗约7万元,综合运输成本每吨减少16元。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此外,定海工业园区还积极联合海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部门,提供办证预约、进口预检、登轮检查等便捷服务,并以市发改委等16家涉粮省市区部门、中储粮等9家链主企业为重点,成立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联合党委,通过“企业点单、党委派单、团队接单、企业评单”办事闭环机制,解决环评能评、项目审批等难题80余项。调整更新服务事项106项,推动园区企业与航运企业合资打造1万吨级江海联运船,保障粮油国际贸易自由便利。
得益于这些举措,舟山粮食产业园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招引落地华康玉米等粮食精深加工项目落户,实现“东海粮仓”提能升级,下步,舟山粮食产业园将持续做好营商环境优化,不断招大引强,进一步打通粮食深加工全产业链,努力实现粮食产业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