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以微故事讲述大道理

定海创新“理论宣讲+”模式做好“融合文章”

  本报讯(记者 胡思佳 郑震 通讯员 胡程 文/摄)“设计一间属于我们自己的民宿,就是我们最初的理想。你看,这里的创业环境这么好,越来越多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选择回到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在区委宣传部近日主办的定海区“我们的村晚”活动上,来自定海“青声说理”宣讲团的4名青年宣讲员,以风趣幽默的小品《回家》为载体,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其中,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悟“大道理”。

  小品《回家》以小沙街道后岸村等定海乡村发展变化为原型创编,4名青年宣讲员通过生动的表演和贴近生活的情节,展现了定海青年投身乡村建设,返乡创业的热忱。

  “这个小品的灵感来源于我们一次深入基层的采风活动,让我们理论宣讲有了新的灵感。”青年宣讲员王珊靓回忆说,在走访了干公式镇新建村、小沙街道后岸村等多个村落时,他们发现在东海百里文廊等建设带动下,如今定海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不仅在村内开起了书店、咖啡馆等,也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定海“青声说理”宣讲团的青年宣讲员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情况,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部小品,将宣讲内容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熏陶。

  “看了这个小品后,感觉很有新意,原先听过的宣讲主要以讲课为主,小品形式很接地气,内容我们也一下就记住了。”白泉镇金山村村民蒋女士说,通过小品演绎让他们看到了乡村的变化,感受到年轻人的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与发展。

  据悉,定海“青声说理”宣讲团的小品宣讲,是对传统理论宣讲方式的一次大胆创新,也是定海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定海整合基层宣讲力量和载体,创新“理论宣讲+”模式,做好“融合文章”。在宣讲内容上,更加注重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精神需求,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宣讲方案,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以微故事讲述大道理。在宣讲方式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把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唠嗑”,把正襟危坐的宣讲变成寓教于乐的文艺表演,真正让基层理论宣讲“活起来”“实起来”“动起来”。

  同时,定海以双桥街道为试点,打造“理论宣讲+非遗戏社”青年宣讲模式,将传统木偶戏二度创作,创编《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乡村振兴好干部》等多部新式木偶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一支麦 随处讲”、“理响‘定’铃铃”专栏、“云端”全天候党课等宣讲模式也拉近了宣讲员和群众的距离。

  据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定海青年宣讲团队通过前期采风采编已形成了多个接地气的优秀作品,并通过进一步打磨及在镇(街道)展演,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今日定海 一版要闻 00001 定海创新“理论宣讲+”模式做好“融合文章” 2025-02-05 2 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