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禅林有家窑烤面包店
![]() |
本报讯(记者 王胜 胡思佳 通讯员 余依莉 文/摄)自东海百里文廊全线开放以来,各类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扎根文廊沿线,助力乡村振兴。在农历正月初一,东海百里文廊干览段古禅林新开了一家唤作“清欢一炉”的窑烤面包店,它也是继“村咖”之后,落户古禅林的第二家轻餐饮业态店。
推门进入“清欢一炉”,面包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驱车而来的顾客围坐在简约的木质桌子旁相谈甚欢。主理人傅月军将新鲜制作的披萨放入烤盘中,推入窑炉,随着火苗的跳动,披萨烤制的香味从炉内逐渐四溢开来。不多时,烤好的披萨被端上了顾客的餐桌。
“来古禅林开店是朋友推荐的。”傅月军告诉记者,窑烤面包是一种传统的烘焙方式,其核心在于使用窑炉进行烘烤,需要烧柴生火,因此,窑烤面包店通常远离城区。
现年48岁的傅月军原是一名上班族,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喜欢慢生活的他,决定到乡村创业。一开始,傅月军想开一家民宿,把窑烤面包当作是经营民宿项目里的一个补充,慢慢尝试后,发现窑烤是一门技术活,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夫妻俩一合计,决定“次业”变“主业”,开窑烤面包店。
“我们这里的特色就是披萨和面包,全部是用传统的柴火窑烤出来的。”傅月军指着用砖块砌成的柴窑说,柴窑的穹顶有高效聚热的功能,让热量不断从下往上循环流动,形成很好的热量对流。相比电烤箱,窑烤烤制时间缩短了近50%,同时因烤制热量流动顺畅快速,热力分布更均匀,有效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使得窑烤面包外皮酥脆、内里松软。
在傅月军看来,窑烤对面包的发酵程度以及对窑温的判断马虎不得。不同品种的面包对于烤制的温度及时间各有不同,温度高了进窑面包就糊了,温度稍微偏低,烘烤时间不准确就达不到最佳的口感。
为此,店内特意建设了两个窑炉,根据不同食材所需的烤制温度分炉烤制,每天提前生火烧窑,以保证窑烤面包的口感与品质。“因为本地没有可参照的窑炉,我查阅了国内外的各种书籍,也从网上看了很多窑烤的视频,后期还在电脑上进行了模拟,光设计建造两个窑炉就差不多用了半年时间。”傅月军说。
为了给顾客带来更好的口感,店内制作的柴窑面包、披萨等主打纯天然,不含添加剂,坚持手工制作、原始烘烤,让食物回归本味,并精选优质食材,连烘烤用的木材都是从外地购入的果木,向市民游客传递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
刚出窑的面包,不仅俘获了游客的胃,也贴近了他们来古禅林游玩的心。记者了解到,自正月初一试营业以来,“清欢一炉”已吸引了不少人气,有游客慕名前来,品尝新鲜出炉的面包、披萨等美食,或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围炉煮茶,享受休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