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这里吃饭接地气,价格实惠,味道又好,就是人气太旺,怕晚来没位置。”市民陈先生和朋友从“云顶仙乡”游玩后,趁着中午饭点直奔古樟驿简餐厅。自助取餐、味道家常、就地取材是食堂红火的奥秘。餐厅每天准备有三四十种菜式,除了白斩鹅和时令海鲜,各类菜式基本在几元至20元左右,价格实惠。
去年10月,为了提升市民游客的就餐体验,古樟驿简餐厅从原先的共富工坊迁移新址,就餐场地进一步扩大,可同时容纳70余桌顾客就餐,不变的依然是地道的口味和实惠的价格。“我们这里的食材新鲜度很有保障,大多能用本地的,就都是村里的农产品,大部分蔬菜都是村民们早上直接从地里割来的。”据盐仓街道叉河村党委书记冯东海介绍,如今餐厅每天客流量基本在六七百人,双休日基本增加一倍以上,遇上节假日更是一座难求。
冯东海说,村里开设简餐目的并非单纯挣钱,而是借此引流,把村里的各种资源串联起来,全方位激活乡村农文旅资源的潜能。在简餐人气的带动下,不仅延长了市民游客停留的时间,更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
在古樟驿简餐厅前,村里设置的共富摊位一字排开。村民们将种植的各类果蔬拿到摊位前销售。“原先都是老伴每天早上挑着自己种的蔬菜、水果去定海城区卖,有时候卖不掉还要再带回来,特别辛苦。”现年72岁的付阿姨告诉记者,如今家门口的文廊不仅人气旺,家里种植的农产品还能就近销售,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上好几百元。此外,村里在古樟驿打造的集供需、对接、展销、就业为一体的“翁山丰物”共富工坊,建成集供需、对接、展销、就业为一体的综合体,还能展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帮助村民农产品销售,这让他们幸福感满满。
人气的带动也让叉河村的村级集体经济节节攀升,让村里老人们得了实惠。去年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叉河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收到了村里发的“红包”。“现在村里开起的古樟驿简餐,会经常将一部分饭菜送给村里的低保户。”冯东海如是说,东海百里文廊建成后,不仅村里的环境更好了,人气更足了,共富工坊及各类业态的开起更实现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2025年,叉河村还计划进一步做好简餐厅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提升乡村活力。
去年以来,定海依托东海百里文廊,以项目赋能,催生共富动力。盘活闲置农房,深化打造特色小吃、轻食书吧、休闲养生等消费场景,布局乡村艺术馆等文化产业点位,不断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知山温泉民宿”“村口茶铺”等业态持续火爆,共引育乡村文旅融合业态30余个,打造业态集聚点6处。
此外,积极培育乡村共富细胞,拓展文廊共富微单元,在马岙、双桥等地打造共富市集8个,建成古樟驿“翁山丰物”等共富工坊91家,带动村民创收1000余万元,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解锁乡村“共富密码”。长三角自驾旅游摄影活动、山地半程马拉松及“自驾百里文廊 畅游云顶仙乡”沉浸式主题游暨蚂蟥山生态旅游区开放活动等陆续举办,不仅展示了东海百里文廊沿线乡村风景,也进一步打响“东海百里文廊”全域乡村旅游品牌。自2023年5月东海百里文廊开放以来,已吸引市民游客近4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