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代表热议
——激活“蓝色引擎”扬帆“蔚蓝航程”
![]() |
□记者 韩地枰 陈炳群 周宇超 文/摄
定海因海而兴,“如何进一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直深受全区各界关注,今年区两会期间,区人大代表们抓住这一命题,从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延展,热议定海如何激活“蓝色引擎”,扬帆“蔚蓝航程”。
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舟山迎来开放发展历史性机遇。定海也锚定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三基地两中心”建设目标,健全粮食、油品等储运、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打造大宗商品配置新高地。
“这几年,辖区油品储运贸易基地的不断建设,为岑港街道稳固产业经济,积蓄发展动能提供了方向:做大油气全产业链。”区人大代表王祖辉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岑港街道油品储运贸易基地集聚有油品相关企业12家,辖区油储总库容超过1000万方,占全市四分之一多,在做好油气全产业链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应该加强油品全产业链招引布局,并不断完善产业规划。”王祖辉分析道,当前定海对油品仓储、运输的建设相对完备,深圳港舟山能源基地、外钓油品等企业形成油品储运强大能量,但油品贸易、油品运输、金融服务、期货交割等产业稍显不足。
他建议应尽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强多元招引,形成一条油品仓储、运输、贸易、仓单质押、燃料油加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让供油网络实现对内辐射长三角各港口和东南沿海港口,对外辐射东北亚地区港口。
在这一问题上,不少代表也坦言,定海在构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愿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这既需要政府的积极介入,尤其是在项目扶持、资金援助等方面提供关键性的支持与引导,更需要各级层面展现出更大的胆识与行动力,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多的产业范围内,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这一枢纽的建设。
“除了借东风,打铁还需自身硬。”针对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区人大代表李晨有着自己的看法,“当下,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以科技创新来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作为生力军,更应首当其冲。”
去年以来,定海积极探索海洋数字产业特色发展之路,构建了一套针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产品的奖励体系,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数字产业的发展。然而,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演变,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了更多的需求。
“特别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端,我们要从以往提供政策优惠,变为提供更多的场景机会。”李晨以“低空经济”赛道为例,他认为,对于科技企业通过自主市场发掘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可以参照“揭榜挂帅”,以解决问题和成效为衡量标准,以市场为主要验证标准,给予相应经费补贴和奖励。而涉及空域改革等制度变革,以及技术、安全标准等建立,这需要通过跨部门的改革协同,共同搭建应用场景,为产业培育提供土壤。
记者注意到,在讨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时,区人大代表普遍强调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他们一致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这几年,在定海办事审批流程简化了、跑部门事项减少了,直击企业发展痛点的改革多了,服务指导多了,企业有了更多精力投入继续创业,踏实科研、扎根发展。”作为民营企业的一名代表,区人大代表吴云雷深有体会,“但距离定海做强营商环境‘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金字招牌,还有待提升。”
吴云雷建议,深化“人大代表联企”机制,对跨部门问题实行“代表牵头、部门联办”的方式。针对船舶修造、水产加工等传统产业,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共享检测中心、中试基地等设施。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定海民营企业供应链协同平台,推动本地企业供需信息精准对接。
“还要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区人大代表林翔建议,在优化营商环境中,需进一步规范涉企第三方中介机构,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督促第三方服务公司严格按照政府部门依规简化后的流程高效完成相关工作,对于出现的违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依规进行处理,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有序且优质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