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听公民话发展各抒己见献良策
本报讯(记者 倪妮 朱凯华 沈诗桥)2月26日上午,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13位公民受邀旁听了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参加了公民旁听座谈会。大家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建设、民生福祉等热点话题,结合各自的工作生活,谈心得、提建议、话民生。
旁听公民王锦棠是人代会的“老面孔”,作为“老娘舅”的他与基层群众打交道已有20余年。他今年尤其关心基层治理,“要高效快速解决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各部门之间不可单打独斗,一定要通力合作,提高社会建设治理的能力和效率。”
现场,王锦棠以不文明养宠扰民为案例,分析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问题。他建议,要明确各部门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责,避免出现职责不清而导致的“踢皮球”现象,各部门要紧密配合,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记者注意到,不少旁听公民还把关注点放在了“两廊一城一湾”上,积极建言献策。“这一年,让我颇有感触的是,随着东海百里文廊盐仓段的打造,叉河这个昔日小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长,村民的钱包也是越来越鼓了!”叉河村的变化让来自盐仓街道的旁听公民朱良成不禁有感而发。
在朱良成看来,随着东海百里文廊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市民游客纷至沓来,让人感到欣喜的同时政府也要注重资源的保护。
“比如叉河的古樟树是这个点位的特色,建议农林部门要定期巡察,建立详细的古树健康档案,防止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古树受损。同时,利用古樟树的文化价值,围绕它打造文化景观,通过设置科普展板等方式,讲述古樟树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做好古树文化的文章。”朱良成说。
“作为新定海人,我看到了这一年来定海走出了具有自身海岛特色的农文旅结合的发展道路,听到政府报告中提到要‘擦亮两廊一城一湾特色品牌’,这让我备受鼓舞。” 小沙街道锦沙文旅公司副总经理黄挺接过话头,指着报告中对于“两廊一城一湾” 的规划打造,激动不已。
黄挺认为,定海的旅游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就要避免同质化的发展。他建议,要充分发挥目前定海已经拥有的良好条件和资源,做好“造节”文章,增加市民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找准每个乡村特色,差异化发展,全方位打造具有海岛特色、有历史可挖掘、有节目可呈现的定海旅游。
在热烈的讨论中,“一老”问题成为众多旁听公民关注的焦点。“独生子女一代如今已逐步步入需要承担父母养老责任的阶段。当夫妻双方父母都需要照料时,他们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退休教师姚万定建议,政府要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的养老体系,满足不同老人的需求,同时做好宣传科普工作,向群众普及多元化养老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努力改变群众的固有观念,引导他们逐步接受更丰富、更优质的养老方式。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公共服务优化,从和美乡村打造到特色产业培育,从人才培养引进到文化传承保护……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话题也越来越广。大会将进行认真梳理、汇总、交办,并督促落实,确保合理建议落地见效,切实回应群众心声、群众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