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加快大宗商品枢纽建设
外钓油品服务效能再升级
![]() |
![]() |
本报讯 (记者 韩地枰 通讯员 陈谦益 陈炳群 文/摄)加快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三基地两中心”建设是我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宁波舟山港舟山港务有限公司所属舟山港外钓油品应急储运有限公司优化联检通关流程,强化协同降本增效,创新工艺赋能发展,在缩短船舶滞港时间、降低货物损耗率、优化工艺流程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服务客户能力进一步提升。
船舶滞港时间长、联检效率提升空间有限,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今年,“外钓油品”与客户企业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紧密协作,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实时追踪油轮抵港动态,科学规划接卸方案,推动实现油轮“快速靠岸、快速卸载、快速离港”。
“如今,码头油轮平均滞港时间降至7.9小时,同比缩短27.8小时;平均联检时间优化至51.7分钟,同比减少27.7分钟,极大压缩了生产作业辅助时间。”据舟山港外钓油品应急储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相关口岸、引航等单位高效协同,“外钓油品”成功实现船舶“一离一靠”无缝对接,效率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为降低卸船作业中的货物损耗,“外钓油品”与客户构建常态化沟通机制,细化作业标准,以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双方联合开展了“船岸双循环”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油品挂壁等损耗问题,确保了卸船管线前后充盈,计量数据准确。对于卸船时间充裕的船舶,“外钓油品”还想方设法满足客户内部考核标准,最大程度降低了损耗误差。此外,储罐检修完成后,码头还通过全流程质量检测与标定,确保了储罐性能稳定,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服务。
“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我们还进行了工艺创新。”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以来,“外钓油品”在去年成功完成高粘度原油接卸、调和及转输作业的基础上,将高粘度原油作业作为QC(质量控制)创新项目进行重点攻关,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通过系统化的质量控制流程,进一步强化工艺精准控制与现场安全管理,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推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外钓油品”将继续以问题破解促效率提升,以细节管理保服务品质,以需求响应驱动创新突破,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推动定海油品储运产业发展,完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三基地两中心”建设。
“外钓油品”航拍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