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村的“绿富路”
![]() |
![]() |
□记者 韩地枰 朱凯华 周楷杰 陈炳群 通讯员 余依莉 文/摄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干览镇新建村调研,对新建村美丽乡村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十年间,干览镇新建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不断培育多元业态,“绿富路”越走越宽。
执好“笔”绘就“村光美”
青山环抱,绿水逶迤。走进新建村海岛民宅、潺潺溪流与满目苍翠融为一体,咖啡馆、民宿与田野风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和美乡村画卷。
“保护好自然资源是我们村发展的重要原则。我们宁可‘屋让树’,也不能‘树让屋’。”提及村里这些年的发展,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说起一个“屋让树”的小故事。
去年,新建村规划建设大乐之野·南洞(舟山定海店)二期项目,在施工规划阶段,一棵百年古树的去留问题被摆上了讨论议题。本着“护绿”原则,村委会多次与施工方协商,多次调整施工方案,最终既保护了古树,又确保了项目的顺利竣工。
大乐之野·南洞(舟山定海店)是新建村最早引入的品牌民宿,该民宿44间客房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排风热回收系统、智能感应照明等先进节能技术,使整体能耗较上海最低能耗酒店再降15.7%。民宿主理人杜灵珊说,“这片土地的生态魅力吸引了我们,我们所秉持的‘建筑与生态共生’理念与新建村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民宿项目只是新建村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间,新建村全面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光伏发电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坑塘净化系统与人工湿地构成生态水网,首个净零碳实践展厅对外开放……这种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既增强了村庄的内生动力,也让村里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我们不仅要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更要让它们焕发新的生机。”迈入乡村振兴新阶段,新建村在积极挖掘区域内文旅资源的同时,依然坚守绿色发展理念,今年新建成开放的酒缸潭生态步道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不砍一棵树,不毁一片林”的原则,让这条3公里的“绿色丝带”完美融合古老传说与自然景观,成为独树一帜的风景线。
近年来,新建村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首届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十佳特色村”等荣誉称号,新建村“南洞艺谷”景区还获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生态“佳”迎来“生态+”
“现在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也要以更好的面貌接待客人。”走进农家乐“画春园”,其外部正在进行重新涂装,负责人袁婵娟欣喜地说道。这个由全家六口共同经营的农家乐,如今已成为新建村的网红打卡点。
“对我们家来说,这十年的变化真的太大了。”谈起过去的日子,袁婵娟十分感慨,当初村里动员村民整修房屋发展旅游业,在外打工的她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都不看好,甚至还劝说父亲卖房进城。没想到,抱着试试看心态开起来的农家乐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父亲没进城,倒是她和兄弟姐妹们陆续返乡,全家齐上阵,眼下的收入远超在外打工时期。
美丽风景催生了“美丽经济”,这些年村里先后开起了40余家农家乐。为系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新建村还建立“村党组织+企业+农户”三位一体运营模式,通过村集体牵头,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打造了仙踪林营地、户外成长营地等特色项目,开发了多条研学旅游线路。同时,村里还统一实施32幢民宿“零碳”改造,建设共富市集30余个摊位,带动200余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乡村谋共富,既要强村,亦要富民。2024年,新建村游客接待量达61万人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5.3万元。
搭好“台”迎来“年轻态”
新建村有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展馆,展馆内陈列着不少色彩斑斓、画风淳朴的作品,以及形形色色的旅游产品。谁能想到,这些作品均来自村民艺术团队,出自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银发学员”之手。
这家乡村艺术馆的负责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漆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张高俊,自2012年受邀到新建村开展乡村文化艺术建设以来,村民们乃至乡村的变化让他感触良多,“当时大家都不太懂,需要一家家上门去邀请。现在很受村民们的欢迎,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形式,在家门口学学艺术,还可以把作品卖出去增加收入。”
这些年,除了组织村民艺术团,张高俊还积极寻求与全国多所艺术学校合作,邀请研学团队体验当地独特的风俗和文化,为他们开展漆画技法、现代刻纸、插花、茶道、渔民画体验等培训讲座。目前,新建村已成为全国20多所艺术学校学生的实践基地。
艺术没有年龄的界限,不仅唤醒了小山村的青春基因,也让小山村愈加“年轻态”。从最初的“功勋列车”主题景点,到大乐之野精品民宿、留下艺舍、欢喜书店等时尚业态的引入;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到如今融合了CS拓展、卡丁车等年轻化体验项目的综合体,新建村实现了从“养老村”到“青春社区”的华丽转身。
2024年,随着同心射箭馆的落成和全国无瞄弓乡射大赛的举办,新建村再次展现了吸引年轻群体的强大魅力。数字化手段的运用更让这种吸引力如虎添翼——通过微信小程序,游客可以一站式完成所有消费,村民也能轻松将农产品销往全国。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的振兴,特别是年轻人的回归与参与。”余金红说,如今的新建村,大学生写生、青年创业、银发学艺构成了独特的“三代同堂”发展图景,实践证明,只要搭建好舞台,乡村同样能成为年轻人施展才华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