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定海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探秘石刻墨痕 解码文化密码

  本报讯(记者 胡思佳 刘攀攀 通讯员 柴莹莹)乡村石刻,是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日前,市区级文化特派员、舟山市文史界人士、书法界人士及当地村民齐聚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光霁堂,共同研读、分享、探讨马岙的石刻墨痕。

  现场,市级文化特派员孙和军和区级文化特派员王忠军详细介绍了多块石刻的发现过程、历史背景、人文内涵等,并从石刻的字体风格到所刻内容的时代特征等方面,与在场人士进行分享与探讨。

  “这块石碑是上个月,一次偶然机会在五一村村民家发现的,当时这块石碑是一间小屋子门上的横梁。”说起这块石碑的发现情况,区级文化特派员王忠军至今仍显得尤为开心。在与孙和军以及长期研究石子坑王氏家族文化的相关专家经多天研读、辨认后,最终确定这是一块与五一村石子坑王亨彦家族有关的墓志碑。

  据悉,王亨彦是清末民国期间马岙的杰出人物,其家族中更出过不少饱读经书的名流。王亨彦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出版的《定海乡土教科书》不仅是舟山第一部乡土教材,汇集了定海历史、地理、气象、岩石、岛屿等各类乡土知识,该书第十六课交通篇中,更是提出了定海“开通铁道”的设想,这也是在舟山提出“修筑铁路”的最早文字记录。

  记者了解到,该墓志碑长约120厘米,阔60余厘米,厚10余厘米。字碑下部约有10厘米被削半。落款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后。同期,该碑文信息量丰富,提到了王亨彦及其妻子、儿女,以及王亨彦好友、白泉中心小学前生私塾创办者王昌科等人名。

  “王亨彦在舟山的近代史上做出了很多贡献。”在舟山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孙峰看来,与之相关的墓志铭意义非凡、尤为珍贵,对于进一步研究王亨彦的生平有一定的帮助。

  近一年来,驻马岙街道三星村的区级文化特派员王忠军,踏寻马岙街道境内遗存石碑,汇集了一系列石碑石刻,目前已有七八十块。其间,联合市级文化特派员孙和军对发现的石碑石刻进行了考证研究。目前,止善亭福益于众、元单奇生修道处等5块石碑已编入《舟山历代碑志汇编附考》。“接下来,我也希望能进一步查访马岙各村落的碑刻,并且请相关专家制作拓片,让这些带有文化魅力的艺术品助力传承马岙历史文化。”王忠军说。

  “散落在定海乡村角落的石刻、古物件、古碑文等资源,记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等信息,填补了县志的空白。”市级文化特派员孙和军认为,这些资源对于挖掘当地历史人文内涵研究、当地家族历史、墓葬习俗、人物关系、石刻书法等,都发


今日定海 一版要闻 00001 探秘石刻墨痕 解码文化密码 2025-05-07 今日定海2025-05-070000100001 2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