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防疫指南请收好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专 版 04版: 民生新闻

这份防疫指南请收好



  区域核酸检测中,我们应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进行核酸采样时,要遵守相关防护要求,坚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健康责任。区域核酸检测因存在人群聚集等情况,请市民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采样前:①携带健康码、个人身份证件或户口簿等,按规定时间前往核酸检测点; ②多准备几个备用口罩,注意及时更换;③为了避免呕吐等情况,采样前2小时请勿进食;采集前30分钟请勿吸烟、喝酒、嚼口香糖等,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采样时:①提前扫码登记预约,亮码检测;②排队过程中全程规范佩戴口罩;③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不聚集、不交谈,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④临近检查时减少吞咽,不做清嗓子的动作;⑤口咽拭子检测时,头后仰,张口发出“啊~~”的音,采样后应立即戴回口罩;⑥请自带纸巾,采样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想要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掩;⑦检测过程中不要触碰检测台等物品及采集人员防护服,也不要将任何物品放在采样台上。
  采样后:应注意手部卫生,有条件者用消毒纸巾、免洗手消毒液擦拭双手,戴上备用口罩,将废弃口罩投入指定的医用垃圾袋; 完成采样后立即离开采样点,不要停留、询问或交谈;尽量不乘坐交通工具,可步行或骑行。
  在工作人员规范操作、人人戴好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户外空气流通的情况下,区域核酸检测中交叉感染的风险很低,大家不用过度担心。由于天气、场地等限制,可能会出现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等情况,请大家予以理解支持。

  市民如何配合流行病学调查?

  一、请主动报备,积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如到过中高风险地区,或与阳性人员活动轨迹有过交集,或乘坐过同一交通工具等情况的市民,需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酒店报备相关情况,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或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
  二、请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疫情控制的关键措施。通过流调的抽丝剥茧和综合研判,可以追踪到传染源,发现潜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掌握病毒传播规律,为后续的人员管控、防疫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
  2、流调时工作人员会问到哪些问题?
  ①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住址、旅居史等;
  ②新冠疫苗接种记录:包括接种时间、疫苗种类、剂次等;
  ③健康状况:近期是否有不适?近期是否就医?是否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十大症状”。
  ④近14天内旅居史、既往病史等;
  ⑤病例密切接触史:包括共同就餐、同乘公共交通、居家成员等(密接会由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判定);
  ⑥其他对疾病防控有用的必要信息等。
  重要提示:流调工作人员在表明身份后会询问以上信息,但绝不会询问个人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如有以下情况,可能是诈骗,建议您及时拨打110报警。【流调来电六不会】
  ①不会以任何理由发送二维码让流调对象扫描;
  ②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获取流调对象的短信验证码;
  ③不会以任何理由发送链接让流调对象点击;
  ④不会推销任何产品或以任何理由要求流调对象付费;
  ⑤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流调人员加入QQ群、微信群;
  ⑥不会以任何理由让流调对象转账和进行所谓的“资金核查”。
  流调获得的所有个人信息都是严格保密的,保护个人隐私是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明确规定。疫情当前,如遇流调人员登门或电话流调,请市民积极配合,如实回答。只有每位市民配合提供准确的信息,流调人员才能获得详实精确的流调信息,才能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及时遏制疫情蔓延。

  健康码变色该如何处理?

  健康码变色怎么办?健康码从绿变黄、变红分别意味着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哪些情况下健康码会变色?
  1、曾到访中高风险区域;
  2、通过流调、乘车、购物等信息获得的与确诊病例或感染者曾经近距离接触,被判定为密接、次密接、高风险人群等;
  3、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
  及时主动到社区、单位、学校或居住的酒店报告,如实准确提供个人近期旅居史、接触史、个人健康情况,不得瞒报、漏报。
  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排查、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在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之前,自觉做到不外出、不扎堆、不聚集、不串门、不到人多的场所。
  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疑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不要自行用药,不要到没有资质的诊所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集中隔离、居家健康观察、日常健康监测有哪些区别?

  集中隔离:
  哪些人需要被集中隔离?
  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
  ②入境人员;
  ③中高风险地区人员;
  ④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
  集中隔离人员如何管控?
  ①一般是在指定场所(如隔离酒店)接受集中隔离管理;
  ②所有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原则上不允许离开隔离房间;
  ③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进行体温和健康状况监测,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间的日常消毒。
  居家健康观察:
  哪些人执行居家健康观察?
  居家健康观察又称居家隔离,主要针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特殊人群、实施“14+7”的入境人员、出院后的患者和解除隔离后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
  居家健康观察有哪些要求?
  ①居家健康观察期间赋黄码;
  ②非必要不外出,如因特殊情况需外出的,要提前向所在村(社区)报告,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外出。外出时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得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得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公共场所,不得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
  ③须配合做好核酸采样和健康监测;
  ④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应单独一室居住,居室要通风良好并具备单独卫生间;
  ⑤观察对象和家人均须规范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并做好居室通风和日常消毒工作;
  ⑥一旦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
  日常健康监测:
  日常健康监测是指在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一种自我健康管理,定期报备健康监测。日常健康监测有哪些要求?
  ①对实施日常健康监测人员赋绿码;
  ②监测期间原则上不限制外出,但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托育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
  ③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
  ④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状的应及时赴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向所在村(社区、居委会)、单位等报告。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 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的主要流行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公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做好个人防护

  1、居家
  居家时,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健康监测,有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就医。
  2、外出
  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部卫生,保持社交距离,减少前往通风不良或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不参加聚会、聚餐等活动。

  全程接种疫苗

  目前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现有疫苗并未完全出现免疫逃逸。
  全程接种疫苗仍可以有效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住院、重症和死亡风险。接种加强针,还能有效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突破感染风险。
  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要尽快接种疫苗,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人群要尽快补种。符合加强接种的人群,到了规定间隔时间,要尽快开展加强接种。

  遵守防疫政策

  密切关注国内本土聚集性疫情,非必要不前往有疫情的地方,有疫情的地方居民非必要不离开居住地。
  遵守所在社区、工作单位及各种场所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自觉遵守查验健康码、测温、核酸检测等防控要求。

  记者 倪妮 整理
  信息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定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