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水利工程(东海云廊)竹山......做好防疫一线的“勤务员”推进“双碳”系统性变革传承发......交出防疫高分报表让群众度过一......敬告读者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专 版 04版: 民生新闻

“水利+”筑就“英雄路”

五山水利工程(东海云廊)竹山段5月1日将闪亮登场



  □记 者 黄婷 叶武杰 陈炳群通讯员 洪琦妮文/摄
  5月1日,东海云廊竹山段将要揭开其美丽的面纱。这是继去年10月1日东山段面向市民开放之后的东海云廊第二段绿道,朝今年底东海云廊全线贯通又迈进了坚实一步。全长1.6公里的竹山段位于云廊最西面,呈南北走向,自北向南共有未来社区、文创园、西山路、1840广场4个出入口,方便市民出入。
  东山段开放之后,一炮走红,市民纷纷称赞。那么,即将登场的竹山段与东山段相比,又有什么吸引市民的特质呢?跟水利工程怎么搭上边的呢?日前,记者特意去现场了解究竟。

  “走英雄路,讲英雄事、传英雄情、做英雄人。”

  东海云廊能成为市民认可的“网红打卡地”,绝非容易。颜值固然是前提,但更要文化铸魂,工程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竹山段西山路入口处,记者看到“竹山 不能不走的英雄路”10个红色大字在周边生态绿植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古今交融、人文自然交相辉映,这是竹山段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竹山有它的特殊性,在历史上,它是鸦片战争的古战场,上有清军的将士墓,三忠祠、纪念馆、傲骨亭等,下有竹山古炮台、将军碑林等,可以说这是座英雄之山。”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馆长、定海区历史文化与古城保护利用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和平作为东海云廊建设的顾问专家,全程参与了东海云廊的创意策划工作。他说,定海作为“近代史端”、鸦片战争主战场,定海三总兵及数千将士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历史刻骨铭心。竹山段的这条路是名副其实的“英雄之路”。
  以“英雄路”为设计理念,融入定海“鸦片战争”这一历史文化元素,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定海海防文化,创意策划组及专家顾问组无数次的“头脑风暴”,最终体现在一个个景观设施和文化小品中。
  在竹山段1840广场入口处,进行了“大事件铺装”,定海历史上发生的13个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一呈现于地面,市民在绿道浏览之时,便能通过脚下简短的文字去感知这段气壮山河的历史。在绿道的沿线一侧,长约27米、高2米的灰雕海战图,介绍了定海保卫战的激烈战况; 在“三节源”“可风泉”及“忠荩井”等景观节点,由定海本地籍专家学者原创的赋被雕刻在石碑上,生动地描述了当年的那段历史和英烈的英勇义举,跌水假山、清泉小池等园林景观打造,为整个绿道景观增加了一抹灵动;向北而行,伫立着一个高约7米的“警钟长鸣”雕塑和“1840”“1997”两个石雕,意在让市民以史为鉴,达警钟长鸣之效……
  “走英雄路,讲英雄事、传英雄情、做英雄人。”王和平说。

  “竹山0.24平方公里的雨水可外排入海”

  东海云廊缘起五山水利工程。该工程建设时留有施工便道,云廊应运而生。在全长1.6公里的竹山段,截洪渠贯穿于全路段,发挥着截流蓄洪的“上拦”作用。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便道已铺上了蓝色的沥青。行走于沥青路上,山壁一侧还铺着一块块面积不等的长方形“井盖”与道路相接,同样也被油漆统一刷成了蓝色,每块“井盖”上都有8道平行空隙。每隔一段路,都有施工人员或利用工具清理“井盖”空隙中的杂物,或擦去“井盖”上施工留下的痕迹。“盖子下面就是截洪渠,整个竹山的山水下来就是到这里的。”据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长1.6公里的截洪渠,宽度在0.52米到2.7米间,高度在0.42米到2米间,用于汇集竹山的山水和雨水,并将水引到下游的涵管,因此,保持“井盖”上空隙的通畅十分必要。
  每到汛期,强降雨如期而至,截洪渠是否能顶住上游来水的压力?面对这一问题,区水利局建设管理科副科长陈仁哲给了肯定的答案。“我们在下游处还铺设了一条直径为1.8米的排水涵管,利用这个管道可以将竹山范围内0.24平方公里的雨水外排入海。”陈仁哲说,全长553米的排水涵管经沿港东路地下走线,直至利民闸。届时,山水便可沿着排水涵管直接外排入海,最大流量可达6.5立方米/秒。同时,为了保证竹山的生态补水需求,在截洪渠的中段老溪坑位置,还设置了一个生态补水池,并在水池与溪坑连接处设置闸门。
  ▲下紧转第2版  平时闸门处于关闭状态,生态补水池形成一个小型“水库”,可以对山体来水进行调蓄,当原溪坑需要生态补水时,可将闸门打开,将水池内水导入原溪坑下游,进行生态补水。此外在应急状态下,如下游截洪渠堵塞、极端暴雨等情况,也可开启闸门,发挥原有溪坑排洪作用。
  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预计今年主汛期前,五山水利工程将发挥作用。
  “有问题不怕,一项项总能解决的”
  自去年4月进场施工,至今年5月1日全面开放,五山水利工程(东海云廊)竹山段工期紧、任务重,参建单位众多,工作千头万绪。工程高质量如期完工,离不开各方参与人员汇智汇力攻克难关和不舍昼夜的辛勤付出。
  在竹山段与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的连接部分,有一处透明玻璃铺设的景观平台。站在玻璃上向下望去,是一口深约8米的跌水井。说起跌水井的来历,区水利局水资源管理中心主任李哲至今仍记忆犹新。“竹山段是由北向南纵坡而下的,但在勘察时发现山脚处地形的高程高差几乎是断层式的。”李哲说,近8米的高差,如果按照设计之初建造明渠,需占用大量的公用土地,也给排水造成一定的压力。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进行最有效的排水?问题抛给相关设计院后,区水利局和设计院相关人员多次前往现场踏勘,查阅大量工程案例后,在众多方案中拿出了“最优解”———让山水“凭空消失”。
  所谓“凭空消失”,便是建设这一个跌水井来克服地形高程高差,由跌水井分别连通截洪渠和排水涵管,将山水从山体平稳地过渡到平原,并直接排海,大大减轻城区排涝压力,同时节省了公共用地。一旦大量的山水集中而下,透过玻璃,便能看到截洪渠的来水不断汇入井内,但水始终不会满溢出来,因为汇水正通过安装在低位的排水涵管,源源不断地流向外海。
  同样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参与者也为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做着努力。五山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东海云廊及上拦工程建设组工作人员禹方方自去年年初就进驻到了竹山段现场,从政策处理时的道路走线规划,到施工便道、截洪渠开挖,再到道路铺设、绿化生态……都有他参与的身影。肩负着现场施工协调重任的他,每天都要处理来自交通、旅游、市政、电力等各方的问题。有一段道路两边沙朴树要尽量保留,他协调交通、市政等部门开现场碰头会,推出最优施工方案;接入电力线路,方案与实际有出入,他便一次次地联系电力部门,与他们一起跑现场,不断调整电力方案;道路施工常常遇到通讯管线等要移位的问题,他也是一再地与管线单位保持联系,督促他们按照方案按时完成管线调整,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在工程推进过程中,参与人员们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有问题不怕,一项项总能解决的,保质保量按时完工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