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思圆刘琪琳通讯员 蒋静飞 文/摄)位于金塘螺杆小镇的浙江华业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螺杆产业龙头企业,近年来,“华业塑机”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改进管理模式等方式,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目标有力前行,“未来工厂”已初现雏形。
在“华业塑机”生产厂房,各厂区空间根据产品类型、加工环节等进行有序划分,各类先进设施设备填满了相应区域。现场,几台大型机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工人们将粗加工后的橡胶机筒放入机器加工区,在操控屏幕上设置好刀具、孔径、孔深等一系列数据后,机器便自动对产品进行加工。据了解,该设备是“华业塑机”新引进的马扎克数控加工中心,是目前整个行业最为先进的加工设备之一。“这个设备功能比较多,能车、铣、钻、镗,基本上精加工需要的工序它都能做。”马扎克数控操作员苏非凡告诉记者,以往生产一件机筒产品,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用到10种以上设备,现在只要这一台设备就能全部完成,工作效率提升了,产品精度也更高了。
“华业塑机”董事长夏增富告诉记者,两年前我省公布了首批“未来工厂”,为全省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让企业意识到打造“未来工厂”已成大势所趋。两年来,企业每年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领域投入超过3000万元,先后引进马扎克数控加工中心、感应调质流水线、离子氮化炉等智能化设备,通过智能化改造,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为走好“未来工厂”的发展道路,“华业塑机”还着力在生产流程管理上下功夫,通过扫描产品专属二维码,追溯该产品目前的生产进度,以智能化的信息流转实现制造全过程数据可视化。“每道工序完成后,我们扫码报送进度,它会自动将信息上传到管理系统。”“华业塑机”二分厂工人郭文斌说,除了实时了解进度,这些二维码传递的信息还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相连接,各车间生产区域情况可供员工和管理人员实时查看,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如今,“华业塑机”螺杆塑机产品的准时交付率提升至90%以上。
“作为一家传统企业,我们会继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计划未来80%使用智能化生产模式,所有车间布局、管理模式、产品生产进度等信息打开手机都能一览无余……”在夏增富的设想中,一个“未来工厂”的模样日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