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医疗强民生跑出生命“加......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专 版 04版: 民生新闻

高质量医疗强民生跑出生命“加速度”

□记者 倪妮 通讯员 黄继芬 文/摄



  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是浙江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有力抓手,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切实抓好为民办实事的务实举措,是有效推动“双下沉、两提升”迭代升级的必由之路。去年4月,定海区人民政府与浙江省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这也标志着我区正式启动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成立一年有余,该分院以增体量、创学科、建品牌为发展主线,以做大健康管理中心,做强急诊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线,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高质量推进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

  优质资源下沉 群众看病便捷

  “几十年来,脚第一次能放平,脚脖子正了,走路也不痛了。”日前,现年67岁的赵阿姨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复查时,紧紧地握住了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专家顾晓晖的手。此时,距离赵阿姨成功实施足部手术已经6月有余。
  赵阿姨幼年在上山挖竹笋时,不慎摔伤左脚踝,因未及时救治而留下隐患。随着年龄增长,她的左脚踝不断向内拐,畸形加重,逐渐成了“曲腿”。50岁时,赵阿姨脚踝再次受伤,疼痛和活动受限加剧,并伴有踝关节肿胀,最终发展到了“无法着地”的地步,赵阿姨辗转各个医院就医,多被告知无法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
  正当赵阿姨准备前往上海就医时,她听闻浙江省人民医院的专家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坐诊,便特地前来就诊。为赵阿姨接诊的是首批下沉专家之一顾晓晖,经过仔细诊断,有着丰富经验的顾晓晖认为赵阿姨的左脚踝畸形有治疗希望,但需通过复杂手术并配合艰苦康复。“不管多困难,只要有机会走路,我都会积极配合治疗。”顾晓晖的一席话让赵阿姨一家看到了希望。手术前,顾晓晖会同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毕擎,对赵阿姨的病情进行评估,并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两次手术及半年康复训练,如今,赵阿姨行走已近似于常人。
  赵阿姨能够重新行走,得益于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启动后优质医疗资源的快速下沉。根据计划,我区力争通过五年一个周期合作,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并通过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的成立,健全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我区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在有些群众的观念里,生病了一定得去上海、杭州等大医院治疗,宁愿多花一点花钱,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海岛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面临着医疗人员不足、能力不强的短板。”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院长吕振晔说,该分院成立后,浙江省人民医院针对性地选派业务能力强、医德医风好的管理和医疗专家团队对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进行全面帮扶,定期选派的专家中绝大部分都是副主任以上医师,且要求专家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4个工作日,并重点瞄准医院较为薄弱的急救能力、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疾病筛查诊断能力、公共卫生救治和医院管理能力,快速补齐我区医疗服务能力短板。
  省级专家在“家门口”坐诊,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数据上也有了直观体现。门急诊量同比增长2.06%、急诊总人次同比增长2.02%、手术同比增长370.79%、病种数同比增加24.72%、年总收入同比增长33.83%、非药非耗收入同比增长16.73%……翻看近一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的账本,一组组数据增长的背后,呈现的是该分院一年多来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3342”能力提升 补齐就医短板

  在我区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中,制定了名为“3342”的提升目标,即深入推进三大救治中心,做强做优三大共享中心,确定四个重点专科,提升两项管理能力。这几个数字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海岛群众的期待———提升县域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抢救成功率;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重点帮扶县级医院临床专科;提升医院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两项能力等,这也逐步体现在我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前段时间,现年68岁的张阿姨出现胸闷后摔倒,由家人送至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急诊科。刚入急诊室,张阿姨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值班医师迅速判定其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启动急诊抢救流程,随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静脉推注,并呼叫应急抢救团队。接到呼救后,浙江省人民医院下沉专家、定海分院急诊科执行主任李刚随即赶到现场。
  在李刚的指挥下,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下医嘱、给药……应急抢救团队默契地配合。其间,张阿姨反复室颤、心脏停止跳动4次,经过3次电除颤,医护人员轮流高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张阿姨恢复了窦性心律,随后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为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争取了时间。为了保证病情交接的连续性及转运安全,李刚和急诊科护士、120医生一起转运,途中持续球囊给氧、心电监护,实时调整药物,最终,张阿姨安全抵达上级医院。这一迅速及时的救治正是体现了“3342”的提升目标。
  围绕“3342”提升目标,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成立以来,大力推进胸痛、卒中、创伤中心三大医疗救治中心建设。目前,胸痛、卒中中心已实际运行,成功开展了首例脑卒中静脉溶栓、首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的静脉溶栓,胸痛中心完成并评审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联盟的胸痛救治单元验收,卒中中心已累计完成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同时,影像、病理、检验(心电)三大共享中心建设不断深化,与浙江省人民医院共建云影像平台,由浙江省人民医院负责该分院的影像阅片、质控及专家会诊,并利用医共体的资源共享,向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延伸。一年多来,由浙江省人民医院审阅的MRI片子有2650余张、DR 平片33700余张、心电图2140余张、检验88720余份。
  “目前累计下沉了24名省级专家,这些专家涵盖普外科、重症医学(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13个学科,全面提升了我们的学科建设。”吕振晔说,今年4月,浙江省人民医院专家开启了新一轮的帮扶,全面负责相关科室的运行及管理,并新开放一个外科病区,增加住院床位50张。在省级专家帮扶指导下,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已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50项,急诊科、普外科、骨科学科申报市级重点学科,急诊科、普外科申报山区海岛县医学龙头学科建设。医护人员申报省级医药卫生科技项目12项,申报市级医药卫生科技项目4项。在下沉的同时,该分院积极选派人员赴浙江省人民医院进修深造,近一年内已选派8人,涵盖耳鼻咽喉科、血液净化科、心血管内科护理、骨科外科护理等,医务人员自我“造血”能力大幅提升。

  暖心品牌树立 责任担当凸显

  “我现在积极锻炼,身体状况越来越好,真是太感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可能再也起不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前来复诊的环南街道大猫村村民龚大爷激动地说道。龚大爷现年79岁,由于突发脑梗造成左侧肢体偏瘫,又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去年1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开展的“海岛健康行”系列义诊活动走进大猫岛,由浙江省人民医院专家费敏领队的医疗专家团为岛上300余名村民开展了义诊服务。
  在义诊中,经过医生仔细检查、详细询问病史,龚大爷被认定需要进行脑梗康复等进一步治疗。在与家属沟通后,医疗专家团为龚大爷开通转至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治疗的绿色通道。经过精心治疗和积极康复,龚大爷病情大幅好转,如今身体硬朗了不少。
  “我们走访调研发现,我区有许多住人小岛上住着都是老年人,虽说有客渡船,但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就医较为不便。”吕振晔说,长期以来“就医难”困扰着这些村民,而“健康海岛行”系列义诊活动,让岛上村民也能享受到省级专家面对面的诊疗服务,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件喜事。
  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是每个群众的愿望,为了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社会这个“大健康体”的“神经末梢”,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在挂牌初期就创新性地启动了“山海暖医”工程,树立多个暖心品牌,从医疗技术、就医流程、服务态度三个维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一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定海分院依托省级专家资源,先后开展了“前列腺免费筛查义诊”“省级专家海岛行”“山海惠民义诊”“山海省级专家大讲堂”等活动,并携手区残联积极推动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让群众就医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针对目前海岛交通不便、急救反应能力不足问题,该分院深入调研,实地走访多个偏远海岛,于今年上半年筹备启动“岛岛救”系统,用于紧急救治突发情况的海岛群众。“岛岛救”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打通“急”与“救”各环节的堵点和限速点,是建立一个适合海岛区域特点、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的新尝试,从“单打独斗”走向“联合作战”,为海岛患者争取更多救治时间,为海岛居民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我们已经组成了一支由10名浙江省人民医院下沉专家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吕振晔说,这是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全省首个由省级下沉专家组成的党员先锋队,是在党建引领下医疗卫生帮扶事业发展上的重要尝试。该分院将利用党员和医疗专家的双重身份,通过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积极联系当地相关单位和浙江省人民医院党组织,以义诊、送医下乡、培训讲座等形式开展党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