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冷链食品管控显成效口袋公园扮靓城市微空间打造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我区织密重点领域疫情防控网▲上接第1版冬至日的一份特殊爱心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新闻 03版: 专 版 04版: 民生新闻

精密智控 精准追溯

进口冷链食品管控显成效



  □记 者 高佳敏 张真通讯员 张晨琪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海分局持续提升正向精密智控和反向精准追溯能力,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全力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近日在浙江大洋水产有限公司的进口原料脱包、消杀区看到,两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分工合作,将进口冷链食品去包装、入库等,并用消毒液对包装袋进行全面消毒、集中处理。在作业区域外的质检科工作人员则第一时间登录“浙冷链”系统的企业端,对库存中的食品损耗进行登记。“定海市场监管部门严格强调每次进货、出货、使用数量都要详细登记,及时扫码赋码,这样追溯起来也方便我们管理。”该加工企业质检科工作人员王福寿说,目前企业已暂停进口冷链食品,库存管理期间该公司通过“浙冷链”系统对进出库实行全程可追溯管理。
  “大洋水厂”应用的“浙冷链”系统,是我区去年以来建立的全过程、全领域、全覆盖的冷链食品追溯体系,系统将冷链食品供应链全流程中的人、物、环境等信息汇集在冷链食品溯源码中,实现了对所有进入浙江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
  目前,我区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有20家,生产企业关联4家。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定海分局通过现场滚动排查,利用“浙冷链”系统实时掌握进口冷链食品增量变化情况,落实首站责任,并推进赋码扫码工作。“上游供应商出库后,下游单位是否在3日内入库,同时还要注意哪家企业长期没有进货,是否存在私下进货可能……”该局食品生产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副科长王东海告诉记者,其间,执法人员从严从快查处进口冷链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威慑态势,并根据时间节点分步骤“清单制”排查,加强“浙冷链”企业数据信息对比,做到精细化监管。
  在流通环节,我区也利用“浙冷链”溯源码、进口冷链食品公示牌全程监管进口冷链食品。近日,市民赵先生在舟山市菜篮子服务有限公司南珍直供店内看到,进口冷链食品单独存放于冰柜内,还放置了一块进口冷链食品公示牌,标有品名、产地、检疫证编号、核酸检测单位等信息及浙冷链溯源码。“我们市民关注的就是食品是否全程安全,现在所有信息一目了然,这样我们买得放心,吃得更安心。”赵先生在扫码过程中,还进行了实名登记,填写了购买产品重量等信息。
  “流通环节,进口冷链食品在核准入舟后,若没有省内的“四证一码”,需进入集中监管仓取得证明认可后才可入库,并及时赋码扫码,针对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情况必须出示公示牌。”王东海告诉记者,一旦发现问题,该部门必须在半小时之内查找线索并上报,对事发现场的货物进行核对,通过“浙冷链”系统查清货物来源和去向,清点货物最新存放数量后封存,卫生和健康部门则对环境、人和物进行检测。
  截至目前,我区累计赋码逾21万个,扫码约31.8万次。冷链赋码率、扫码率实现双100%;自制发放公示牌1万余个,“冷链食品公示牌”公示率达100%。